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都匀市 >> 都匀市学校 >> 正文 >> 正文

那些入口即炸的方言歌曲

来源:都匀市 时间:2021/3/23
青少年治疗白癜风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27/5656026.html

都说只要圈子里有一个东北人或者台湾腔,整个圈子的口音都会被带跑偏。福建和台湾地区盛行的闽南歌曲,网络上流行的四川方言歌曲,雪村传遍大江南北的声音,所起到的作用不仅是向外界传播本土文化,更重要的是在懂得该方言的群体中建构一个“想象的共同体”。

通过方言的使用,方言歌曲的传唱,地区群体或民族形成想象的修辞性视野,并自觉聚合在一起,获得群体认同感,群体成员的文化也得到唤起和支持。这个现象不禁引发了我对于方言这种神秘力量的哲学思考。

不如来感受一下这些震撼的方言歌曲吧!

01

佟掌柜唱起民谣

你可能不会说陕西话,也可能从没听过陕西方言民谣,但是你的人生中一定有这样一位陕西方言启蒙导师——佟掌柜。

此时你脑子里回荡的一定不是“笑死我了”,而是“削死鹅咧”

陕西西安被誉为中国摇滚的故乡,曾孕育了郑钧、张楚等中国著名摇滚歌手。近几年,又出现了以“黑撒(BlackHead)”、“十三狼”、“玄又玄”为代表的基于陕西方言的摇滚。有别于陕北民歌“信天游”的陕西方言歌曲传统样式,这些作品以陕西方言中的关中话为主体唱音,涵盖蓝调、秦腔、爵士、摇滚等多种音乐元素,是陕西方言歌曲更具时代性的新样式。陕西方言摇滚在文化传播领域引起广泛重视和研究,“黑撒”以及“黑撒”现象被央视评论员白岩松视为古城西安的又一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标。

“黑撒”歌曲中语码转换现象反映了我国大城市当今社会语言的多元现状。

陕西人的日常交际中,陕西方言和普通话的转换最为普遍,如今网络文化的流行使更多人话语中夹杂网络流行语,英语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英语电影的传播也使得青年人在交际中有选择地使用英语表达。这种语言多元现状导致陕西方言在使用中与其他言语样式共生的现象,而这种共生正是“黑撒”歌词中语码转换与并置的社会因素。歌词主创曹石是西安“土著”,把陕西关中人最常用的、口语化的方言词汇与网络流行语、英文混搭融合,营造了陕西方言歌曲的新样式,也使方言歌曲从单语独白走向杂语喧哗,创造了基于方言的流行文化。

如果要我说出到底是什么味道...那大概是是带着肉夹馍质感的Biángbiáng关中味吧!

涮着火锅玩说唱

02

或许提到成都和重庆,你只能想起一下飞机就能闻到的火锅味。但听过了川味方言说唱后,你可能会发现,这片盆地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火辣,巴适的板!

我是重庆崽儿——《疯狂的石头》

A:你勒个人啷个楞个呀

B:你啷个要说我楞个勒个耶,我楞个勒个又把你啷个了嘛

作为四川省人们主要使用的方言,四川话的使用人数目前约有一亿两千万,多于德语的使用人数,仅次于日语的使用人数。四川方言的形成并非一簇而就,历史上,它受到了战乱移民等因素的多次且深入的影响。目前四川人所说的方言,是由明朝之前流行在四川的巴蜀语和受到云南、广西、广东等外来语影响而逐步形成的语言。

老子明天不上班——谢帝

有许多的UndergroundRapper这里暂且不提,默默放上一首流传较广的成都饶舌送给明天要上班的大家。

03

东北特产是黑社会?

作为节目效果最强的方言,东北话在全国都拥有一批忠实的老铁。可有些人却认为东北遍地是喊的快手和老不让人瞅的大金链儿。面对这样扎心的看法,老铁们自然是坐不住了。

东北是一个汉、满、蒙、锡伯、朝鲜、达斡尔、赫哲、鄂温克、鄂伦春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间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东北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正是这样特定的历史、地理、人文、经济等多种因素造就了今天的东北方言,使其呈现出与其他方言相比截然不同的特色,并保留下无数反映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

东北特产不是黑社会——陈旭

虽然该严肃地拒绝偏见,可我看着歌词和评论还是笑出了声。其实,东北爷们的种族天赋早在年就得到了证明。

最洋气的土话——粤语

04

其实东北话和粤语话在前年就曾因音乐结下过过一段不解之缘,可以说是是方言跨地域胡搞中教科书式的案例。

粤语语言的发音普遍靠后,说话时候的气息与普通话相比下沉,说话自有鼻腔共鸣,听起来有空间感。美声唱法学习时会强调有“打哈欠”的感觉,使得声音较靠后且有共鸣感。这与学习传统美声唱法时的要求相似,这是两者之间的共通点。基于这样的原因,美声唱法跨界来演唱流行歌曲的时候可以选择用粤语流行歌曲作为学习过渡的歌曲,使学者便于找到流行歌曲的韵味,感情,建立学习的自信,从而逐步抓住流行歌曲的乐感。

咱们屯里人(粤语版)——罗凯楠

话说回来,粤语应该是众多方言中在娱乐圈混的最风生水起的老哥了。与其他接地气的方言略有不同,粤语总是自带着一股洋气,我也唔知黑点解啦~~

05

别管是福还是胡,好好唱歌!

如果说口音是种瘾,那么容易上瘾又最难戒的一定是台湾腔。如果说这种瘾有邪恶源头,那一定是胡建来的闽南话。

闽南语歌其歌词与人们的日常习俗较为相关,大多为亲情、爱情、思乡、励志等题材,而曲调则多源于闽南语民歌。闽南语歌曲的盛行始于台湾地区。闽南方言是由中原古汉语融合古越语语言而成,历来被有关专家学者喻为古汉语“活化石”,是属于中国众多方言中历史最悠久,变动最小,保存最完整的语言。闽南方言至今还保留着大量中古及上古汉语特征和词汇,有个声母、个韵母、多个音节。闽南方言语调较丰富,很多语音是普通话难于表现的其中尤以保存下来的唐宋时期中原音的种声调最为凸显。其“人声”就连现在的北方方言都已不复存在了,而在闽南方言中至今仍存活着。

爱拼才会赢——叶启田

虽然胡建和台湾的闽语有许多不同,但神奇的是他们在说普通话时却竟然可以说出同一种腔调,感觉很棒棒哦!

哇又挖了一个gala

06

哇又挖了一个...gala是啥东西?想知道什么是gala,要么你就去一趟青岛,要么,就听听这首歌。(拼音:wāgélí)

胶东官话形成的历史非常悠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青岛方言记载了当地居民的民俗事项,具有独特的地域性色彩。青岛地区拥有胶州湾在内多公里的海岸线,胶州湾具有非常丰富的海洋资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沿岸居民长期以来养成了以海洋产品为主的饮食习惯,因此反映在方言上,就出现了数量繁多的独特的饮食用语。长期的出海、赶海的生活中,青岛沿海居民对海产品特别是鱼、虾等的观察极为细致入微。

挖蛤蜊——沙洲

我不知道GALA乐队听完作何感想,我只知道...突然好想去青岛吃蛤蜊!

07

老上海的复兴计划

BailemenSwingFeat.ZhangLe上海复兴方案

来自华裔音乐人——TheShanghaiRestorationProject

“上海复兴方案”的百乐门爵士和性感的吴侬软语。

上海地区的方言可根据声调的调类分合及调值特点分为五个区:市中心方言区、崇明方言区、嘉定方言区、松江方言区和练塘方言区。由于年来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移民等因素,造成了市中心方言跟周围的松江方言区的方言的发展不平衡,市中心方言的演变速度要快得多。

上海早期流行歌曲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在歌曲主题上与女性的天然结合,这里离不开“五四”以来打破传统塑造新时代的“新女性”的思想追求。在实践层面上,从早期流行歌曲主要传播载体的歌舞团以女性为主要表演群体就不难理解为何上海早期流行歌曲从一开始诞生起,便与女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上海自开埠以来,在与西方文明的不断接触交融下,社会样貌发生着急剧地转型,至年代初期,上海成为国内的轻纺工业基地、金融中心、交通运输枢纽和内外贸易中心,作为世界第五大城市,已是一个繁华的国际大都会,有“东方巴黎”之称。这时的上海,正从一个传统封闭的中国社会,迈向一个充满都市魅力的现代世界。与经济的增长同步繁荣的,是这个城市的文化。

西方的流行音乐通过舞厅、电影、广播等媒介大量流入中国,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中出现对流行音乐的需求,流行音乐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

上海这座城市的都市化特点与充满商业的气息,使中国近代以来最早的流行歌曲在这里诞生,并且成为远东流行音乐的中心之一。

贵州的十三和梦中的二嬢

08

西边儿有意大利西西里的玛莲娜,我们有贵州的王二嬢——尧十三

今天贵州汉语方言的分区,大体与历史建置沿革汉族移民的来源一致。川黔方言区在历史文化上与四川省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黔东南方言与湘方言、湘鄂西南官话有明显的相似之处;黔南方言在贵州汉语方言中自成一系,与一般西南官话相比差别甚大,其音类与湘赣方言有一些相似之处。追溯历史可以发现,黔南方言所分布的地域与明清时代的都匀府辖地基本一致,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与贵州其他地区不尽相同。早在明清以前,该地虽曾时而归入四川辖制,时而由湖广统领,但都是作为一个整体保持相对政区稳定。

09

阿黛尔为什么要翻唱长沙民歌?

来自湖南的原唱毁灭机廖佳琳和他洗脑却迷之好听的长沙腔调,居然有点“上头”。

湖南方言因为语音习惯,相对普通话语音而言发展得不完善。湖南方言的那些语言特征首先就造成了字音错误,归韵错误或读音不准,直接影响到歌唱语言的传情达意功能。歌唱中的音高则是确定的,有固定音高的,并且在音乐表现中与音色、音强相比更为重要,一旦音高改变或不准确就会改变整个音乐。因此要求歌唱者在保证清晰吐字的同时重视音准。受湖南方言发音习惯影响,歌唱者在表演过程中会因为字的发音位置不稳,偏低或偏高,极容易出现音高不准的问题。湖南方言中因为调值和变调不合乎普通话的规律,对歌唱的音准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Rollinginthedeep——廖佳琳

南北对峙的方言演唱格局具有着多方面的因素,除了历史形成与地域区位等客观原因之外,单纯剖析方言中的文化因素便可得知北方方言歌曲中以普通话的绝对优势而见长,主要源于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南方方言歌曲中凸显出的方言优势则主要源于方言自身的魅力,通过自身体系的独特性而使得歌曲更接地气。

01

北方:文化背景的特殊性

北方方言歌中以普通话演唱为主要形式,而南方则形成了各地千姿百态的方言民歌的演唱,首先的决定因素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北方是当今中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政治来往与文化交流极为频繁,普通话作为最重要的交际用语,务必要实现在北方语言艺术中的全面渗透通过普通话用语对民歌的演唱,才能在歌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实现更具文化接受广度上的深入人心。

02

南方:方言自身表音表意体系的独特性

普通话以其自身的实用优势能够在北方方言歌曲的演唱中独具鳌头不必详述,而方言的歌曲演唱一样能够得到长足的进展,则大有一番分析的价值,虽然适用范围不如普通话,然而在方言本身的表音和表意体系中,却形成了独立的构造模式在表音方面。

比如粤方言的歌曲演唱之所以发达,是因为粤方言本身是一个比较严谨的体系,有自己的元音、辅音和声调,而且与普通话相比较,粤方言还有一种“入音”的优势,而这一功能普通话早就退化了粤语中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声调入声字在其中占据了较大比重,而普通话的所谓四声其实只是三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拓展在演唱过程中,就必然能够表达出普通话演唱不能企及的效果与共鸣。方言演唱的表意方面则主要体现在风格的接地气,把流行歌曲等与方言相融合,既体现地方特色,又迎合流行趋向,因此富有极强的生命力。

小结

方言歌曲的盛行有其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对权威主流文化的解构,保障了文化多样性,也是当今狂欢文化的代表。因此,“方言歌曲热”的现象激发了学者的思考和讨论,一些学者从文学修辞的角度出发,认为方言歌曲具有外部修辞的美学价值,记录和还原生活本来的质感,能够满足受众多元化的表达需求。一些学者则用社会学的理论解释受众心理的接近性特征和文化的本土化,从而产生心理共同感,得到个人身份认同的满足与确认。

方言歌曲的流行所体现的是亚文化需求公共空间的话语权和表达合法性,尽管这种表达通常是零散的,自发的,但是它对于维系和强化亚文化的身份认同,保护语言和文化的生态平衡以及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颠覆公共权威话语霸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用最亲切的方言留下一句评论吧~

参考文献

1.大众文化语境下的_黑撒_方言摇滚阐释_袁西玲

2.黑撒_现象及其方言文化解读_袁西玲

3.浅谈四川方言_康硕

4.东北方言的语言文化特色_(王宇王丹)

5.论粤语流行歌曲演唱学习掌握之要点_何文干

6.闽南语歌曲的流行与文化新生产力意识的融合_林纯纯

7.从社会民俗学解析青岛方言_(颜峰徐丽)

8.上海早期流行歌曲成因研究-以黎派音乐为代表_周康

9.贵州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_赵晨阳

10.湖南方言对歌唱的影响_韩博

11.浅谈民歌演唱中的方言的特征_马丹

12.方言歌曲的传播学解读_岑清

家乡话

随时随地聆听

来自家乡的声音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yunzx.com/dysxx/9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