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都匀五中的抗日救亡运动
文/蔡建民
都匀五中偏处一隅,而在“九一八”事变前后,学生运动蓬勃发展,唤醒民众,共赴国难。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在群众中的表现。为什么在这样交通闭塞,信息不灵的山区,会爆发出这种强烈的爱国热情呢?这与进步思想的输入,革命潮流的影响有关,兹述如下:
(一)
民国初年,贵州的一批军阀,如袁祖铭、王天培,王电伦、彭汉章,熊克臣等,在贵阳办了一个武备学堂,都匀有一些青年进了这个学校,毕业后在这些人的部队里作下级军官,此外,他们带去了一批同乡作幕僚,所以又有一些青年,随军出省。这些青年转战四川湖南一带,失败后到广东和北平等地读书,受“五四运动”影响接受了新思潮。这些人回到都匀的中小学工作后;将这些民主革命的新思想进行了渗透和传播,这些进步思想的传播者有王仁安、许伯远、蔡季强、刘金、张范生、龚寿昌、陈畏先等。此外都匀五中还来了一批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人,如校长廖寅初(北师大毕业生)、学监(后任校长)刘应文(武汉大学毕业生),学监花文卿(成都大学毕业生),他们都受过新潮流的洗礼,年轻气盛,富有热情,反对封建迷信,倡导科学民主。在日寇侵略,民族沦亡的严重时刻,他们在唤起学生民族意识,激发学生抗日救亡的爱国热忱,推动学生运动的发展上,可以说是言传身教,播下了星星之火。
(二)
三十年代的中小学生,学习任务轻松,有较多的活动余地。例如那时城里的中小学,每天都要举行朝会或午会(全校的集体活动),小学由值日级任导师主持,校长主任及部份教师参加,中学是由校长或学监主持。在这种每天半小时的集会上,除由校长,学监宣布学生奖惩、学校大事外,有老师演讲,学生练习演讲,老师作专题演讲,其内容多是古代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或新闻,小学是训练高年级学生作演讲,中学是二、三年级学生作专题(根据报章杂志文章或历史故事)宣讲。讲前由老师指导演讲技巧(例如站的位置、手的处置、目光、声音大小、姿势、表情之类),宣讲后,由主持老师作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演讲活动中,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求背熟讲稿,决不许照本宣科,因此选定讲题后,事前要反复练习多次,才能上阵。虽然如此,因在大庭广众不善言辞,心中慌乱,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个朝会或午会,在“九一八”事变后,就成为宣讲日寇侵华罪行、日本侵华历史,宣传抗日救亡,指责蒋介石不抵抗、痛斥日寇大举入侵的讲坛。这些感人的宣传,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可谓影响深远。
(三)
远在一九二三年,日本朝野,秉承田中义一的野心,妄想灭亡中国,根据其侵略计划的“三步曲”(第一步吞倂朝鲜,第二步併吞满蒙,以战养战,第三步吞噬中国),相继制造东北境万宝山惨案,继之以柳条沟事件,炮轰北大营……消息传来群情激愤,不久都匀就由中小学各自组成宣传队,上街开展“日寇侵犯东北,意在亡我,抗战救亡,人人有责”的宣传活动。及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倾全力大举进犯东三省,不多时大片山河沦陷敌手。关外难民,哀鸿遍地。那时日寇侵略暴行,人民逃亡流徒惨状,乃是当时报纸的头版新闻。
那时我在都匀五中(现一中)上二年级,“九一八”事变传到学校后,师生群情激昂,奔走相告,随即组织“晨呼队”和宣传队,上街宣传。晨呼队由一个班组成,每日黎明后,结队上街,高呼抗日救亡口号。宣传队则在晚上或赶场天上街宣传,那时提的口号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收复东北失地!誓死抵抗到底!……那时,宣传队的组织很简单,一杆校旗,鼓号前导,学生结队而行,沿途高唱救亡歌曲,高呼救亡口号,声势浩大。待人群集拢,站一桌子上,即可宣讲。宣传内容,是控诉日本侵略我东三省的罪行;揭霹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政策——例如日本内阁大臣田中义一向日本天皇上的秘密奏折;宣讲日本侵华历史;日本侵略军对东北人民进行大屠杀及难民逃离东北的惨状等。那时都匀地方政府对学生运动,不支持,也不干涉,听其自然。后来日本军侵略东北地方越来越大,人民颠沛流离情况也越来越惨重。这时在东北地方,出了马占山的地方义勇军,与日寇周旋,表现了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比起那些奉行不抵抗主义的将领们来,确实令人万分敬佩。马占山因此成为学生膜拜的民族英雄、效法的榜样。在这时代激流的影响下,又有校长刘应文等热情支持,都匀五中学生“义勇军”组织起来了。那时全校大约有三百余人,共分为四个中队,由学生选任中队长和小队长,刘应文校长为总指挥,担任军事训练的教官王雁州为副指挥。王雁州非学校老师,而系赋闲家居的退伍军官,遂请他来校主持军训。这时学校停了课,每日结队到大西门外公路上进行徒手训练,训练项目是步法和队形变换。出操时每人都打绑腿,束腰皮带,校长和王教官更着军官斜皮带,值勘的加佩值星带,还制有黄底黑绒字大旗一面,上书“都匀五中学生义勇军”,每天张旗结队出校操练,虽烈日当空,坚持不懈,俨然军事化组织。大约历一月有余,校长刘应文主张武装训练,报请教育厅发给步枪。那时的政府,并不支持抗日,因此指责五中擅自停课,殊有未合,勒令停止军训,恢复上课。这样一瓢冷水泼来,义勇军训练遂告终止。
军事训练虽停止,但抗日救亡的火焰并未因此熄灭,例如在复课后,学生书写救亡口号,悬挂教室,让学生朝朝相对,不忘国耻。那时我班写一块屏幅,面积约一点五米见方,悬于黑板之上,用血染东北地图作背景;上书黑字口号;“你忘记日本侵略我东北三省吗?——(永不忘记)!你忘记日本屠杀我东北同胞吗?——(永不忘记)!你忘记中华民族“九一八”的血海深仇吗?——(永不忘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暂死收复东北失地!”那时五中每天午会,在开会前也要呼喊这样的口号。寒假暑假回家,同区的学生组织宣传队,在赶场天对农民进行宣传。有的还自行编演话剧宣传,如此延续多年,颇得社会好评。
(小编:不要问本宝宝为什么是都匀五中┑( ̄Д ̄)┍不知道为什么的都不是一中的真爱粉好吗!说明肯定没好好看之前的推送(*╯3╰))
文章来源:《一中故事》
文章作者:蔡建明
本期编辑:邹昕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uyunzx.com/dysxx/9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