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片名:陆羽茶经
品茗茶道
视觉设计:SHIXIANGPING文字来源:人民日报/新浪微博文字校正:LIHAN/LUKAI
陆羽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人尽皆知的《茶经》。因此陆羽被奉为茶神和茶仙。《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陆羽《茶经》的存在是茶历史文明的一块里程碑,规范了茶的饮用方式,出产地,以及人文精神。茶经对于现在人来说,起着了解茶文化,茶历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瓜芦木,出广州,似茶,至苦涩。栟榈,蒲葵之属,其子似茶。胡桃与茶,根皆下孕,兆至瓦砾,苗木上抽。
茶经中的经典名句:
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茶经·六之饮》
啜苦咽甘,茶也。——《茶经·五之煮》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茶经·五之煮》
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澹。——《茶经·五之煮》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茶经·五之煮》
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茶经·六之饮》
野者上,园者次。——《茶经·之源》
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茶经·三之造》
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茶经·五之煮》
茶为累也,亦犹人参。——《茶经·之源》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茶经·之源》
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轻细者曰花——《茶经·五之煮》
茶之笋者,竽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茶经·三之造》
茶的发展轨迹
茶的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据历史资料考证,茶树起源于中国,早在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有解毒的功效。中国是茶的故乡,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神农时代: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拿来当药
西周、东周: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
秦代: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
汉代:(西汉)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东汉)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唐代: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有得于茶业的发展。拿来当药用。
宋代: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获得。拿来当药用。
元代: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拿来当药用。
明代:据今多年,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拿来当药用。
清代: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拿来当药用。
近代:
-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利用茶的三个阶段
药用:发现和利用茶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做药用,生嚼内服,清热,外敷消炎解毒。
食用:从生嚼到煮食,茶叶可以和粮食一起煮“茶粥”,“羹印”,或者灼煮,捞起,加调料。今云南基诺族仍有“凉拌茶菜”。
饮用:饮用源于食用,饮茶比喝白水解渴。牧区将茶掺入牛奶共饮,少数民族地区有擂茶和打油茶。
饮茶的三个阶段
唐代煮茶法:煮茶前,先把茶叶碾成粉末,烧开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饮用时,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一起喝下去,谓之“吃茶”。
宋代点茶法:即用开水冲泡茶粉,并用茶搅拌后饮用,今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
明代泡茶法:明代改为整叶茶冲泡,为现代泡茶的开端。
茶区分布世界产茶区:中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巴基斯坦、肯亚、马来西亚、印尼、越南、阿根廷及中南美洲,各国产茶区之茶籽、茶苗及制茶技术皆由中国直接或间接引入。中国四大茶区
中国作为茶叶大国,茶区东起台湾东部海岸,西至西藏贡茶场,南至海南岛榆林海港,北到山东荣城市,包含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
西南茶区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地,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东南部地区。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山脉高耸,气候多变,适合各种大叶种茶树的生长培育。中国的外销碎茶和边茶大多数产自这里,也是高档绿茶、普洱茶喝花茶的主要产地。多元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西南茶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西南茶区,可以考证到中国茶大部分的演化史。
华南茶区华南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南部等地,这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而且这些地区多山地丘陵,自然环境优越,对于茶树的生长得天独厚。华南茶区的品种资源丰富,优良品种极多,茶树以乔木型和小乔木大叶种偏多。很多名茶,如福鼎白茶、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六堡茶、西山茶等均产自这一茶区。
江南茶区江南茶区以长江为界线,从长江抵达南岭,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江南茶区四季分明,春夏两季多雨,多丘陵地带,适宜茶树的生长。茶树以灌木型为主,是质优高档绿茶的集中产区,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在中国茶区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江北茶区江北茶区从长江向北,直抵信阳,从西部的大巴山延伸到江苏北部,包括陕西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以及江苏北部等地区,江北茶区年平均气温较低,冬季漫长,降水量因地区不同各异。该茶区以生产绿茶为主,茶树均为灌木型中小叶种,生产的名茶有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紫阳毛尖等。
中国十大名茶
“十大名茶”在历史进程
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将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年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会将南京雨花茶、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年《解放日报》将江苏碧螺春、西湖龙井、安徽毛峰、六安瓜片、恩施玉露、福建铁观音、福建银针、云南普洱茶、福建云茶、江西云雾茶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年美联社和《纽约日报》将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信阳毛尖、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庐山云雾、安徽瓜片、安溪铁观音、苏州茉莉花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年《香港文汇报》将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安徽祁门红、安徽瓜片、都匀毛尖、武夷岩茶、福建铁观音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如今百度搜索十大名茶的简介
洞庭碧螺春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所以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已有多年历史。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产于河南大别山区的信阳市(主要集中在山区),因条索紧直锋尖,茸毛显露,故取名“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营养价值,被誉为“绿茶之王”。
西湖龙井
因产于杭州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而得名,具有多年历史。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素有“绿茶皇后”之称。
君山银针
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黄茶中的珍品。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故得其名。君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时就曾选带了君山茶。后梁时已列为贡茶,以后历代相袭。
黄山毛峰
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歙县黄山,又称徽茶。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
武夷岩茶
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白鸡冠”、“水仙”、“肉桂”等。
祁门红茶
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红,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当地的茶树品种高产质优,植于肥沃的红黄土壤中,而且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所以生叶柔嫩且内含水溶性物质丰富。
都匀毛尖
产于贵州都匀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年,由毛泽东亲笔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外形纤细卷曲、披毫,色绿翠。茶香清高,口味鲜浓,叶底嫩绿匀整明亮。都匀毛尖有“三绿透黄色”的特征: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
铁观音
属于乌龙茶类,原产于福建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铁观音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香气浓郁,经久不衰,号称“七泡有余香”!滋味醇厚甘鲜,称有“观音韵”。
六安瓜片
简称瓜片、片茶,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为绿茶特种茶类。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
人生如茶,静心以对。
对错无辜,缘由前生。
认得清,放下是聪明。
看不透,一场梦无痕。
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你来世界,请安住世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uyunzx.com/dysyy/9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