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都匀市 >> 都匀市医院 >> 正文 >> 正文

墓主人是谁都匀有个皇帝陵

来源:都匀市 时间:2021/3/19
北京痤疮医院简介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210111/8578725.html

掌上V黔南由黔南广播电视台黔南广播主办

作为土生土长的

都匀人

提到都匀重要建筑或文物

相信大多数人和小编一样

也算是如数家珍

随随便便都能说出个八九不离十

但你可曾听说过

都匀有个“皇帝陵”

在都匀生活了二三十年

估计很多人和小编一样

初次听到也有点蒙圈

下面

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这段你不知道的历史典故

日前

黔南州人民政府网公布

《都匀地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

公示

黔南州人民政府网截图

小编留意到

除了大家熟知的

城南毛泽东塑像、都匀石板街、都匀码头遗址外,

还有一个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那就是明永历皇帝陵

1、项目名称:都匀明永历皇帝陵

2、地点:都匀市匀东镇

3、级别:州级.年3月黔南府发[]5号文公布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4、保护范围:以该墓为基准,东面外延15米,南北面各外延23米,西面外5米。

5、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往外延伸,东面延伸25米,南、北及西面各延5米

黔南州人民政府网公示内容截图

那么既然是皇帝陵

陵墓的主人是谁?

小编好奇之下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最终寻找到了答案

他就是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朱由榔

影视剧中的永历帝(来源:百度)

通过百度百科查询了解到

朱由榔(年11月1日-年6月1日)

明神宗朱翊钧之孙,

桂端王朱常瀛之子,

南明末代皇帝

终年40岁,在位16年。

葬于贵州都匀高塘山永历陵

.....

影视剧中永历帝临死一幕(来源:百度)

百度百科词条

关于这位帝王

请看

《解谜都匀“明永历皇帝陵”》一文

看完后你会对这位帝王的生平

有一个大致了解

解谜都匀“明永历皇帝陵”

---“明永历皇帝陵”是明末大臣扶纲所建!

----永历皇帝陵是骨冢不是衣冠冢!

作者:郑府城

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明崇祯皇帝吊死景山,明王朝并未由此结束。

  

明朝实行的是两京十三布政(南京和北京13个省的行政区划)行政的体制。虽然北方京都陷落,但南方京都还在,随后建立了朱由崧、朱瀛海,朱聿键、朱由榔等南方政权,史称南明。

  

前几个政权历时不到两年,唯有朱由榔建立的永历政权历时达16年(年---)。

  

年6月吴三桂将永历皇帝父子用弓弦勒死在昆明,随即“焚尸扬灰。”永历帝死后葬于何处一直有多种说法,比较统一的是葬在贵州都匀。

  

为什么永历帝死在昆明,而且已经“焚尸扬灰”,怎么会葬在千里之外都匀?

  

都匀出现的永历皇帝陵到底是衣冠冢还是骨灰冢?

  

史家至今争论不休。

  

笔者收集整理了相关史料,数次到陵地和附近村寨考察调研,数次走访了年重修帝陵时的当事人,用较为详实的材料,解都匀永历帝陵的以上两个百年之谜。

不平常的皇帝不寻常的经历

  

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庙号昭宗。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第七子桂端王朱常瀛的第三子。崇祯时被封为明王,南明隆武帝时,桂端王去世,袭其父封为桂王,年(顺治三年)11月,在广西巡抚瞿式耜等人的拥立下,在广东端州(今广东肇庆)称帝,时年21岁,国号永历。史称南明永历政权。

  

称帝当天,古城人山人海,红灯高挂,兵甲如云,还有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暹罗(泰国)、安南(越南)等东南亚使节及港澳人士都来祝贺,郑成功,也派员到场参加庆典。这一盛典展示了南明实力,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

  

永历王朝在肇庆建立后,虽然时间不长,但因顺应民心,举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各路反清武装纷纷来投。很快永历帝就有正规军达60万,民军达20万,控制地盘,有两广、云、贵、川、湘、赣。史学家说,其时大有再度复明之势。

 

年清军南下,占领广州,永历帝携百官等退守梧州、桂林等地。同年4月15日迁入湖南武冈,以武冈明王府为行宫,改武岗州为奉天府。不久清兵打来,退守桂林梧州、

  

年12月永历一行退守南宁。将南宁定为“行在”,即行宫。南明政权得到了暂时的安宁。

在南宁一住就是近五年。

  

在南宁,永历帝重整旗鼓,其中还整合了张献忠部分抗清势力,张献忠起义军的四大虎将之首孙可望率军出湘西,多次打败清军。各地农民军和南明军的抵抗,郑成功在东面的出击,形成东西两面打击清军之势,阻住了清军进攻的势头,南明政权得以控制了岭南和西南的大片土地。永历帝又整纲治吏,发行钱币永历通宝,南明再次出现恢复大明江山之势。

  

年12月初十日,清军钱国安占领南宁,永历君臣退守贵州安隆,以安隆为行宫,改安隆为安龙。

  

在这里,永历帝兴科举,揽人才,商人也纷纷汇集此地,南明政权再度出现中兴势头。可是,后来又发生了孙可望叛逆,“十八先生被杀”等事件,该政权再度出现危机。

  

年11月21日,拥护永历帝的李定国率军回到安龙,决定移驾昆明。次年正月26日,永历朝臣一行起驾,3月到达昆明。抗清势力又纷纷聚集云南,又短暂地呈现了一片好景象。

  

年,吴三桂率领的三路清兵追击到云南。年12月25日,永历皇帝君臣一行离开昆明,逃往缅甸。在缅期间,开始还是有比较好的待遇,后来缅王的弟弟莽白篡位,永历皇帝认为不正统,没有去祝贺,产生了矛盾,加之国内的李定国节节败退,接着发生了“咒水之难”,42位大臣和数百名随护被杀。

  

年(顺治18年)12月初一日,清军逼近缅甸阿瓦,缅甸国王大惊。决定送出永历皇帝父子一行,以避免加入明清之战。初二日未时,缅王将永历帝交给了吴三桂。吴三桂将永历皇帝押昆明。圈禁在世恩坊原崇信伯李本高宅内。不久奉清廷之命,吴将永历父帝子及王维恭(皇亲)的儿子三人杀害于篦子坡。

  

吴三桂又命令昆明知县聂联甲带领随员,搬运柴草,把三人棺材火化,次日又命令清军至火化处拾取大骨,携回作证。所余灰烬,吴三桂命人用风簸鼓散,史称“焚尸扬灰”。

  

永历帝是中国历史上跑路最多遭难最多的皇帝,从华南到缅甸历程万里;在位十六年,遭受生死之难不少于三十次。

  千里吉壤终侍“王侯”

  

永历皇帝消隐后的年,年(民国10年)10月深秋的一天,贵州省大坪镇高塘山(小地名拉吉山),来了许多人,将山上一个叫广西王坟的大土堆修缮一新,并立了碑。碑高1.62米,宽0.81米,厚0.13米。正中阴刻“明永历皇帝陵”6个大字;

  

左右各有一联:“三百年始经章表;亿万世共凛懋昭”。

  

另一联为:“一水湾环钟吉壤;万山罗列侍王侯”。

  

除主碑外,旁边还有刻有碑记的三块碑。一块是时任省长任可澄的余字碑记。一块是当时都匀县长窦全曾碑记。一块是时任省志总篡的陈矩碑记。(书入碑文的是都匀人,时任四川省綦江县县长张瑞珍,因为篇幅所限,碑文内容均略)

笔者走访过都匀市大坪镇高塘山下(现在是大坪镇大坪村7组)部分村民,他们说:他们的祖父辈当年曾经在修缮广西王坟(当地人又叫大坟)时,来此吃过酒。当天很热闹,来了很多人,人走以后村民在这里“捡了好几挑马粪(当地以此为肥料)”。看来省里县里来了不少人。

  

文化大革命中,永历陵也没有逃过“破四旧”的厄运。帝陵被破坏,还有人盗过墓,坟顶被挖掘了深三米长4米的沟。墓碑、石楹联、石碑记尽被破坏或移为他用。楹联断为两段,分扑远处,下联被人抬走找不到。主碑和三块碑记碑也被人抬走,一片凄凉。

  

永历皇帝陵所在地高塘山(小地名拉吉山),系云雾山斗篷山山系,海拔米。山呈驼峰形。陵在靠山顶的一片坡地上,距山顶三十来米,山顶浑圆,标准土星状,呈“土葬头”(葬经:土字一竖出头处,宜高葬)。这里山势雄伟,远眺有峰层叠,“水口层锁”;近看群山罗列,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左右环抱,,层层相护,如群臣护驾,似陛下列朝诸公。陵前田畴千顷,明堂(墓前平地)宽圆。中间一条小河蜿蜿蜒蜒,向东流去,不时回瞻。从风水学上看,确有帝陵之势。相传曾有一县令乘轿过此,赞不绝口,说这里只有大富大贵者方可占得。

  

陵前远眺

在田坝中的这条小河边,原有一“桂王”亭,祭祀帝陵。

亭柱有联:上联:“四山风雨如瞻天寿诸陵叹七旬老佛归去白头破碎乾坤无片土;

  

下联:万里都匀谁植冬青一树有十八先生同埋碧血君臣祠墓各千秋”。 笔者年去时,这些建筑在“文革”中被毁。亭虽不存,却还有柏树森森。

“昆明扬灰”都匀建陵谜解

  

康熙元年(),永历十六年4月14日,永历帝被害于昆明,被吴三桂“焚尸扬灰”,为何葬于都匀?

这是明末重臣扶纲所为。

高塘山下有村叫牛角塘(现在的大坪镇大坪村)有一个明朝重臣叫扶纲,字允常。明万历二十九年()生,崇祯六年()举人,七年()进士,官内阁中书,吏部员外郎,迁礼宾二部尚书,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明朝废宰相,设内殿阁,置大学士已备皇帝顾问,后以尚书侍郎入阁,有宰相之权)。永历帝立于肇庆,辗转粤、湘、桂、黔,扶纲跟从永历皇帝走黔地安龙。永历六年(),孙可望谋篡立,永历十一年(),李定国等奉永历皇帝走云南,扶纲返都匀,明亡不仕。清康熙二十六年()逝世,葬于都匀北七星山。扶氏后人至今还存。

采访扶纲第十世94岁的孙扶彰焕老人说,其兄扶彰悌曾说过:在康熙元年,先祖扶纲原部下将永历骸骨带到都匀找到扶纲,扶纲将其葬在高塘山上,向外谎称有人在此打扙,领头的被打死,无人收尸,被蚂蚁拱土为坟(农村有种说法,人死在风水好的地方,无人收尸,蚂蚁会拱土成坟,地方上叫蚂蚁坟)永历陵在清治时又有叫“蚂蚁大坟”的。扶纲并交待其后人扶瑶年年上坟,那以后扶家代代祭祀。

很多年后,人们才将这座坟叫广西王坟。一说,葬坟前,村里扶阁学家曾经来过几个广西人,是他们将广西王葬在了这里;另一说,这里葬的是桂王,桂就是广西,故曰广西王坟。

访94岁扶纲第十世孙扶彰焕老人(左为作者,右为老人)

永历帝薨于昆明而葬于都匀,有两种说法:一是永历帝被害后,扶阁学到昆明带其骨骸葬于此;另一种说法是,永历帝被害后,扶阁学在永历政权任职时的随扈者带其骨骸到都匀找到他而葬于此。“几个广西人”,当年扶阁学曾在广东、广西随过永历帝,人们推演而来。从推理来看,加之扶彰悌之说,第二种说法是合符事实的。昆明离都匀至少千里,且山重水隔,信息难通,扶阁学难以知道永历帝何时被害,待知道时,可是数月之后了。二是扶阁学当年已经61岁(其生于年),不可能千山万水往返昆明。即使有此能力,作为明末大臣,时势也不允许其为之。

都知道这个坟与扶阁学有关。不久,扶阁学搬离牛角塘,移住水府庙(时位于拉吉山上,非都匀城內水府庙)。扶阁学有十多首诗传世,其中《赠别诸友》有:

“离筵酌罢数行酒,折尽江南一树花。三五年前同雪案,七千里外隔天涯。置身北阙龙颜近,翘首南云雁影斜。莫道凤池人去远,此身原许帝王家。”感叹其作为明臣之沧桑经历。

帝陵旁边两座坟,左为涂编修宏猷墓,右为邬节愍昌期(有史书写为“琦”)墓,墓略小,均离帝陵10米,位置比帝陵退约3米。均为永历帝从臣,同是“咒水之难”中的死难者。

邬昌期,都匀人,明末以选贡官广西知县。晋柳州府同知、湖广道御史,随从永历帝走安隆(安龙)。

邬昌期墓(修缮后)

涂宏猷,字敷功,都匀人,明崇祯十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编修(明制,翰林院设掌院学士为最高职,次为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再次即修撰、检讨、庶吉士、统称翰林官)擢兵部给事中。顺治二年()十ー月永历帝立于肇庆。永历帝连年辗转于粤、湘、桂各地,涂均扈从。

  

涂宏猷墓(修缮后)

几乎同一时期,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都勻,在方圆不足十里之地,出此三个名末重臣,这与明万历年间充军都匀的张翀、周元标在都匀办学是分不开的。

据当地百姓说,永历所葬山岭,原来像附近群山一样,有树木葱笼,自从葬王坟后,不再长树,只长绒绒细草,冬枯春长,三百年如此。百姓颇觉蹊跷,认为山有王陵,自有异象。至今,逢年过节尚有人去祭奠,三百年不绝。

  

年初,都匀市政府拨款37万元维修了永历帝陵,(匀政67号文.12.30.)开工修陵(由都匀市文管所负责,福泉园林艺术队施工),8月主体工程竣工。上山石级99级,6米宽,分为两行,每行宽2.5米,中间间隔一米,显得很气派。还修了5米高的石头堡坎。上完石级,就是平方米的陵地。

现在帝陵(摄..10)

 

中间是帝陵,墓碑总高2.98米(含碑座0.78米)帝陵直径9米,石条砌成,高1.5米,封土高1.5米。和修复前相同,陵左右10米分别有涂节愍、邬昌期两座墓,略小,后列略3米。两墓墓碑均高2.55米,帝陵前有三米宽的拜台,高于明堂(墓前的平地)60厘米。拜台下面有11.5米宽60米长的内名堂,与上山石级相接。三座坟明堂相连,约平方米(以上数据,作者年3月实地丈量获得)原计划,在99级以下修公路和停车场,遗憾的是还未竣工,市里叫停。下面建起了一座五钠厂。工厂生产不几年停工,现在厂房废墟尚存。

  

年这里被定为“都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黔南州人民政府公布为“黔南州文物保护单位”。

“掘陵现骨”解百年之谜

  

关于都匀永历皇帝陵,有人说是衣冠冢,有人说是骨灰冢,衣冠冢一说法几乎成了定论。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年8月,重修帝陵工程刚结束,笔者走访了工程的负责人,都匀市文化馆馆长韦德义。向他详细了解了重修帝陵的全过程。

  

他描述帝陵的状况与前文描述的相同。

  

在整理墓穴的时候,他产生了一个想法,想看看墓中到底是什么,于是叫民工往下挖掘,当往下挖至三米左右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块50厘米左右宽,60厘米左右长的石板,拗开石板,下面是一个砖砌的与石板几乎相同大小的井函,中间排放着两根骨头,好像是肘骨,尚还完整,没有其他陪葬。当时在场一起谈话的有都匀市京剧团的石连元先生,他们是朋友。韦说,他掘陵受到了处分(国家规定年以上坟墓不经过批准不准挖掘):到省里去“背书”(作检查),辛辛苦苦干了这么长时间,得到了这个结果,他很是想不通。他在贵阳作检查时,没有告诉发现骨头的事。更没有说拿出一根骨头的事。

  

如果韦馆长“掘陵现骨”的说法是准确的,“都匀明永历皇帝陵”百年之谜将得以破解,年的明史得以完整。这将对地方文物保护、开发旅游有极好支撑;维修帝陵之所以没有彻底完工就叫停,也是当时大都认为,一个衣冠陵不值得开发。如果是骨冢真陵,就不会是这一结果了。

  

为慎重起见,笔者去大坪镇普龙村(现在的大坪镇大坪村7组),找到了当时参加掘陵的民工杨端瑶,作了详细的询问,均证实韦馆长的说法是真实的。他还补充了些细节。比如说砌井函用的砖不像现在砌房的砖,要大块些,要厚些。这符合那个时代的用砖。骨头好像原是放在木匣子后再放入的,因旁边有腐烂的木屑,没有陪葬。从当时的时势看,只能从快从简,也是可信的。那以后,笔者曾多次到过永历皇帝陵,为获取各种数据,还亲自丈量过帝陵和陵区。也曾带学生到陵前上过课,讲南明史及永历帝故事。但是因为两个原因,一直未向任何人透露“掘陵现骨”真像。

  

几年前的一天,我回贵州,听说韦馆长已经在上海治病去世,顿时觉得公开“掘陵现骨”这件事的责任,落到了我的身上,我再不说“明永历皇帝陵”的“骨冢”真象,人们永远会停留在“衣冠冢”的认知中。如果韦馆长已将取出的那块“龙骨”放回了帝陵。这根骨头不可能再放入四米深的石函,只能放入封土。这又出现了同一陵而骨骸不放在一起的唯一,这种葬法当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了。

  

但在年11月本人和黔南日报记者都匀文史研究专家文德全先生走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都匀市文管所所长陈金燕女士时,她说:在年韦馆长卸任前,亲自告诉过她,那块“龙骨”已经埋在文峰塔下,理由是文峰塔下安全,当时属于文管所管理,不会随便拆建;二是风水好。出于保密,她至今未向任何人透露过韦馆长的这一谈话内容,和我们谈到这一真相还是第一次。陈馆长的谈话是完全可信的,终于,揭开了明永历皇帝陵之谜。

  

左为陈馆长,中作者,右为文德全先生

文峰塔在六七十年代,北面、西面曾经垮塌,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行修整,如果放进“龙骨”,也只能在修整前或修整时。文峰塔在维修时,内填了几十吨水泥,封死原石门,已经将原空心塔变成实心塔,如果将这块骨头放进去,是不可能再拿出来的。

  

结论:永历皇帝的另一块骨头,至今还埋在都匀文峰塔下。

  

真是:天下稀奇事,石塔成“皇陵”。

  

为不让都匀“明永历皇帝陵”的真相永远成谜,为不让明历史永远不完整,于是写了此文,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供地方发掘、整理这段史料作根据;为史家研究明清史作考据;为黔南州人民政府将“明永历皇帝陵”公布为“黔南州文物保护单位”提供必要实据。

作者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

《清史稿》(作者赵尔巽)

《南明史》(作者美国司徒琳)

《故宫文献丛编》

《清世祖实录》

《清代农民战争史资料选编》

《中国历代皇帝》(作者李显深李玲九)

《中国历史年代表》(文物出版社)

《庭闻录》(作者刘健)

《瞿式耜集》(作者瞿式耜)

《也是录》(作者邓凯)

《滇缅录》(作者傅以礼)

《永历实录》(作者王夫之)

《粤行纪事》(作者瞿文昌)

《也是录》(作者邓凯)

民国《贵州通志》

《贵州图经新志》

《贵州文史资料选辑》

《彪炳史册的黔南人》

《黔南文物志稿》

《都匀文史资料选辑》

网络

作者简介:

都匀一中语文特级教师(享国务院特殊津贴);黔南州优秀知识分子(.3.评)。曾任:贵州省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贵州省中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委(-);黔南州诗联常务理事;黔南州中语会常务理事;佛山市地方志特聘编辑,现任黔南州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发表40余万字教学论文和其他作品(见百度“郑府城”词条)

来源:引用《解谜都匀“明永历皇帝陵”》一文已获作者授权,掌上V黔南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余额不足!这些事情抓紧做,关乎你的钱袋子●7天了,张学坤同学你在哪里?你家人急盼你回家!●提醒!绿博园将延期至12月28日开园●都匀这个地方要打造网红打卡点开业时间预计为年春节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yunzx.com/dysyy/90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