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毛尖茶发展历史与文化辨述
肖正广
摘要:都匀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炒青绿茶的典型代表,属于卷曲形名优绿茶。本文从毛尖茶发展相关历史文化钩沉,寻找都匀毛尖茶发展的演绎过程。纵观都匀毛尖茶的发展,经历了从明代“鱼钩茶”到清末出现“细毛尖”,再到年被毛泽东主席命名确定为“都匀毛尖”,有近四百年历史。
关键字:都匀毛尖;鱼钩茶;云雾茶;园干茶;名人;文化
都匀毛尖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卷曲形名优绿茶,是炒青绿茶的典型代表,其“大锅炒制”加工方式和“满披白毫”的质量特点在贵州各地极为常见,为贵州卷曲形绿茶加工的特有方式。产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都匀产出“鱼钩茶”、“雀舌茶”已列为“贡品”进献朝廷。虽名气远播,但长期以来,传说虽多且莫口一辞。故此,笔者试从毛尖茶发展相关历史文化钩沉,寻找都匀毛尖茶发展的演绎过程。
1都匀毛尖茶发展历史的相关渊源
1.1鱼钩茶与黔南茶
“鱼钩茶”,一言以蔽之,即外形像鱼钩一样的茶。在贵州各地皆有此名,如贵定云雾贡茶、普定朵贝贡茶,皆被崇祯皇帝赐名“鱼钩茶”。明《一统志》载“贵州茶府县皆有”,但就黔南茶命名“鱼钩”一词来说,缘起于明代,毫无疑问。明代自明太祖朱元璋“罢造龙团,惟芽茶以进”来,散茶成为大流,后泡茶法逐渐兴起,张源《茶录》,许次纾《茶疏》为泡茶法奠定理论基础。
明人黄一正编撰的《事物绀珠》有:“茶类,……宾化茶,……”,宾化即平伐,今贵州贵定县云雾镇所产云雾茶。这本书天文、地理至琐言、琐事无所不包,古人评价该书“所录典故,率割裂悦盯,又概不着原书之名,是虽杜撰以盈卷峡亦莫得而稽矣。”但这本书却保存了明代大量的社会生活史料,其中记录了当时的名茶97种,黔南的新添(贵定)茶和平越(福泉)茶都名列其中。同时代万历年间的《贵阳府志·食货卷》载:“黔省各属皆产茶,独贵定云雾山最有名。”可见在那个与中原交通、通讯还很困难的年代,黔南茶叶已经名声在外。再者,之前的明·嘉靖《贵州通志》载:“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山最有名,惜产量太少,得之极不易,苗家以茶为生业……”
明末,在朝廷为官的贵定人丘禾嘉,将故乡贵定云雾茶敬献给皇帝,崇祯品后言:“卿所贡之茶,历朝有名,生时为枪,熟时似钩,赐名‘鱼钩’”[1]。随即朗声宣布,再一次破格提拔丘禾嘉。任命他为辽东巡抚,加“超拜右金都御史兼统山海关诸处兵马”的衔头,立马率兵出关破敌。之后的故事,在明史中有记载,但从此,都匀和贵定的茶叶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御赐芳名—“鱼钩茶[2]”。因此可以说“鱼钩茶”的出现,是都匀毛尖的早期雏形。
上述可知,鱼钩茶发源于明代,为都匀毛尖起源之一,正式命名在明末崇祯年间,为黔南地区主要茶类之一。
1.2园干茶与黔南茶
园干茶,普遍存在于乡间农户的田地上,至今发现的园干茶已有-年的历史。园干,生长在田埂丛间,《安顺府志?土产》载有:“明朝洪武年间,有俗名丛茶,谷雨前采撷,名毛尖,色味俱佳,多产大水桥”。丛茶,当地谓之田埂(或坎)茶,即园干茶。
黔南人谓之园干茶,最早亦是出现在明代,但由于园干茶主要出现在乡间农耕土地上,缺乏文字记载,但有实物可证的是,至今许多园干茶都成为了老茶树,树龄约有-年。当地年龄稍大的人称都匀毛尖最早叫园干茶。如若考虑原生种,则园干茶当为都匀毛尖源流之一。
1.3云雾贡茶与毛尖茶
云雾贡茶,笔者认为是毛尖茶发展的源头,从前文可知,丘禾嘉所贡茶为贵定云雾茶,并被皇帝赐名“鱼钩茶”。可见“毛尖茶”当与其有渊源。
1.3.1云雾贡茶
云雾贡茶,所谓“五朝贡茶”。有史记载的是,唐·陆羽《茶经》记有:“涪州出三般茶,宾化最上,制于早春。”说明在涪州所产茶中,宾化(今平伐)茶制于早春,为最上品。宋代不太详细,但其中有思州(黔南,黔东南)茶为“土贡”的记载。元代,《贵定县志》有:“元泰定五年(年),平伐首领的娘等40名头目,至元大都朝觐,献茶叶等方物……”向元庭进贡平伐茶叶的记载[3]。
明代相关记载如前文所述。清代康熙《贵州通志》载:“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山最有名,惜产量太少,得之极不易”。乾隆《贵州通志》、《续遵义府志》亦载有:“云雾茶为贵州茗品之冠,岁以充贡”即每年都充当贡茶。而每年给皇家的贡茶数量与折银数量都记得清楚:“茶芽伍拾三斤壹拾壹两陆钱伍厘”。还有贡茶碑,碑文所载,大述清·乾隆五十五年(年)由官府批复苗族首领雷阿虎请求,特拨白银四百二十两,收后发交殷实之户,来年再购办该处贡茶。近代,关于云雾贡茶记载亦颇多,《贵州通志?风土志》:“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山茶最有名……”。据《清宫秘档》、《各省进贡茶叶帐》载,清·光绪三十年、三十一年贵州巡抚林绍年向皇廷贡茶:“贵定县茶芽,贡皇上一匣,贡老佛爷一匣。”直到清末还是作为贡茶进贡朝廷[3]。
民国《续遵义府志》引《莼斋随笔》载:“阳宝山在贵定北十里,绝高耸,山顶产茶,茁云雾中,谓之云雾茶,为贵州之冠,岁以充贡。”可见,云雾贡茶发展历史,有“贡茶”之名当于元代,明末丘禾嘉为贵定人,进贡给皇帝的茶当为“云雾茶”[3]。《都匀市志》记:“都匀毛尖茶,原产境内团山黄河,时称黄河毛尖茶。该茶在明代已为贡品敬奉朝廷,深受崇祯皇帝喜爱,因形似鱼钩,被赐名‘鱼钩茶’。年,曾获巴拿马茶叶赛会优质奖……”综合说来,“都匀毛尖茶”起源于“贵定云雾茶”虽无较多文字记载,但其源起推测应实无异议。
1.3.2毛尖茶
关于毛尖茶的命名,历来都有误区。据考证毛尖茶的真正命名并不是始于毛主席,而是始于清末,清代,常恩所撰《安顺府志?土产》记有:“明朝洪武年间,有俗名丛茶,谷雨前采撷,名毛尖,色味俱佳……”。年所编撰的《都匀县志稿》载:“茶,四乡多产之,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首次将都匀茶命名为“毛尖茶”,又称“白毛尖”。尔后于年都匀毛尖与茅台酒同获得巴拿马金奖。以此类推,年所编撰的《都匀县志稿》则将都匀毛尖的生产环境记载“茶,四乡多产之,产水菁者尤佳,以有密林防护之。”“四乡”泛指今都匀市的团山、黄河、螺蛳壳一带。前文所述,都匀毛尖制作工艺应是源于“鱼钩茶”,即是贵定云雾贡茶,当制作于清代,制法雷同。制法无文献记载,其工艺只能用现代工艺略作概述,其制作工艺包括杀青、揉捻、整形、提毫、提香、烘干等程序。
2都匀毛尖发展的文化渊源
茶是一种社交媒介,包含多种文化成分,也成为文人墨客,政治人物喜爱的对象,“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不寄他人先寄我,因缘我是别茶人”(白居易)。都匀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自其发展至今,亦有不少制茶传说和人文故事。
2.1都匀茶与莫友芝
都匀毛尖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以本土文人为主,被称为“西南巨儒”的莫友芝写下一些茶歌。
莫友芝生平嗜茶。其在《遵义府志》中收录了一首流传在独山、都匀、福泉一带的花灯《采茶调》中的《十二月采茶歌》,歌云:“三月采茶茶叶清,茶树脚下等莺莺;二月采茶茶花开,借问情侬几时来……”歌词清婉雅丽,别具一格。其后《都匀县志·风俗篇》转录这首民间歌谣。他所作《题茶户壁》“摘卷玉丝丝,含锋颖似锥。辛勤火前作,休放子规啼。”借休放“子规”鸣啼说明做茶之艰辛。
茶谣、茶诗之外,莫友芝也以茶入词,其中一首《綄溪沙》云:“易井朝华一勺甘,瓯香浓淡只渠谙。怕教痴婢误薑盐。雀舌久疏织手点,鸡苏愁伴渴羌馋。最难春困午晴添。”清冽甘甜易井甘露煮香茗,香气满瓯,消解春困,妙趣无穷。关于都匀毛尖的茶歌有一首,“细细毛尖起银花,远路客人来到家。虽无金杯新茶罐,请喝一碗毛尖茶。”
2.2都匀毛尖与领袖
年4月,都匀市(当时为都匀县)团山乡几位共青团员受《贵州农民报》上刊登的《人民热爱毛主席,万里边疆送虎皮》一文启发[1],为感谢党,感谢毛主席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让人民当家作主,因此都匀县团山乡的茶农发起“采最好的茶叶,寄给敬爱的毛主席”活动,特制了几斤茶叶作为都匀土特产用特挂寄呈毛主席,茶叶寄出后不久,他们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的特挂回信,信中一页内容为“高级农业社茶农:此茶很好,我已收到,今后山坡上多种茶,我看此茶可以命名毛尖”,并署名毛泽东。
3都匀毛尖创制与发展年代辨述
3.1创制年代
都匀毛尖,以“毛尖”命名并作为名优绿茶发展后,其创制年代当于年前后。其证如下;
其一,约为年之前,如前文所述,所撰修的《都匀县志稿》云:“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已出现“毛尖茶”的字样,并且以谷雨前细嫩为佳。
其二,约为民国初期,曾于年同“茅台酒”双双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
2.2发展年代
都匀毛尖,在年以后,受到内乱外患影响,发展滞后。新中国成立后,都匀毛尖自年以来,逐渐发展,跨步较大。
其一,年9月25日,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率团访问我国,受到总理接待,结束访问后,他开心提议到:“用一架直升飞机换25kg都匀毛尖”。可见,都匀毛尖当时的国际地位。并在73年之后,出口到美国、德国、日本、东南亚及新加坡一带[2]。
其二,年至今,都匀毛尖先后获得众多荣誉称号,如受到我国茶界泰斗庄晚芳先生好评,他在品过都匀毛尖茶后,作诗赞誉“雪芽芳香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华清鲜味,心旷神怡攻关灵”;在8年,受到亚洲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和世界茶王李瑞河先生好评。
其三,年,在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都匀毛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好评,随后的年,习总书记与在北京参加两会的贵州代表团讨论时,称赞:“贵州的都匀毛尖很好喝……像贵州这种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的地方,可以保持较为适宜的温度,能出好茶”。另外,总书记在谈到贵州茶叶种植时说;“毛尖茶品种好,现在沿海地区也喜欢喝,说明贵州茶的市场还很大,希望贵州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茶产业”[2]。
从以上事件可知,都匀毛尖茶发展年代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态势良好。
4结束语
“鱼钩茶”创制于明代中后期,云雾贡茶是其发源地之一。每年云雾贡茶每年都作为进贡皇室的贡品进献宫廷。因而在明末崇祯年间得赐名“鱼钩茶”,贡茶之余,流落市场,得到当地人的发展。
都匀毛尖形似“鱼钩”属于卷曲形绿茶,其炒制传统工艺,基本上是在“大锅”完成。不仅形似鱼钩,卷曲细紧,还满披白毫,这是“都匀毛尖”干茶外形独特之处。由于“毛尖茶”乃伟人命名,通俗易懂,虽形象不如“鱼钩茶”直观,但意味隽永,表现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对茶农的关心,因此用“都匀毛尖”一词流传开来。
虽言都匀毛尖在发展过程中,于年得名都匀“毛尖”。后曾于年世博会获得“巴拿马金奖”。但都匀毛尖的历史辉煌仍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自年得毛主席回信命名后。其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贵州第一名茶等,并受到社会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综上,“都匀毛尖”前期名叫“鱼钩茶”创制于明末,在清朝,尤其是清朝中后期以来,作为贡茶受到皇室喜爱,并得到发展。民国时期,进一步发展,获得国内外认可。同时也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与他们渊源尤深。新中国成立以后,受到中央及国家领导人重视,飞跃发展。从创制历史来看,前后约有四百余年历史。从更名来看,前后约年历史。从伟大领袖毛主席命名来看,应有62年历史。
参考文献:
[1]魏明禄.黔南茶树种质资源[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52-61.
[2]欧平勇,莫丽娟等.都匀毛尖茶历史文化概述[J].贵州茶叶,,42(3):27-29.
[3]肖正广.贵定云雾贡茶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渊源[J].茶叶,,第44卷(4):-.
注:原文拟载于《贵州茶叶》第4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yunzx.com/dyshj/6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