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都匀市 >> 都匀市环境 >> 正文 >> 正文

气象保障粮食安全篇粮丰农稳有底气喜迎

来源:都匀市 时间:2024/5/4
中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80119/6010268.html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宽。十年来,气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力做好国家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为粮食连年丰收贡献气象力量。藏粮于技让粮食生产更安全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从种子到播种,再到生长、收获,气象部门用先进技术守护大国粮仓。十年间,农业气象观测走向更加智慧的未来。农业气象观测站网越织越密——70个农业气象试验站、个农业气象观测站、余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组成的现代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已经建立起来。观测数据越来越丰富——以风云气象卫星为代表的自主国产卫星遥感数据,为开展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长势监测与产量估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3月14日,河南省内黄县气象局进行精细化服务无人机飞防作业,保障晚播小麦促弱转壮图/马超现代智能观测技术的运用更加广泛——无人机、实景监测、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农业气象观测紧密结合,实时高效获取田块尺度的气象要素、土壤墒情、作物苗情、病虫害情况,把作物生长环境和生长状况掌握得更清楚。精密的监测是为了更精准的预报。年,国家气象中心成立作物模型业务应用创新团队,把气象条件、作物条件、土壤条件等参数输入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回答“作物长得好不好、产量能有多少、未来发生的灾害对作物影响有多大”等问题。作物产量预报技术不断发展。气象部门通过动态监测评估气象条件,预测天气气候条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决策部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国内粮食总产量预报准确率保持在98%以上。农业气象灾害预报能力不断提升。比如,高温发生了,作物会不会受到影响?作物是不是在敏感期?“智能网格预报+农业”让智能网格天气预报与作物发育期监测预报、农业气象灾害指标相结合,形成了“分作物、分灾种、分区域”的全国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格点产品,实现了全国5公里分辨率,未来1至10天,近20种农业气象灾害的格点化监测和预报。随着预报、预警能力的提升,应对极端天气能力不断增强。年8月,我国东北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台风“三连击”,正值秋收关键期,气象部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户提前收获作物,把损失降到最低。年,在全国,气象信息挽回因灾(气象灾害)损失多亿元。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粮食安全气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对全球农业气象灾害的实时监测评估,对全球农作物长势和产量开展动态监测评估。十年来,国外粮食产量预报准确率由原来的平均90%左右提高至95%以上。精细服务保障连年丰产丰收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指出,气象预报难以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是我们的“三农”气象服务一定会做到百分之百的努力。天道酬勤,但问耕耘。9月18日,金秋时节,贵州省都匀市水稻喜获丰收,当地村民抢抓晴天抢收、晾晒稻谷图/肖伟“早些年觉得种地就是靠老天爷赏饭吃,近些年,气象专家上门指导我们科学种地。”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镇永发村玉米种植户董鹏海说,“根据气象信息挑选种子和化肥成为习惯,从种到收都能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yunzx.com/dyshj/149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