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都匀市 >> 都匀市医院 >> 正文 >> 正文

民族作家韦昌国都匀文峰塔

来源:都匀市 时间:2021/4/14

都匀文峰塔(散文)

韦昌国

数百年来,都匀素有“陶家塔、唐家桥”的说法。“唐家桥”是指清代的都匀地方开明乡绅唐文升独资修建的百子桥,“陶家塔”则是指清代都匀籍人士、甘肃按察使陶廷杰带头捐资重修的文峰塔,位于都匀市区剑江龙潭河段。之所以说是重修,是因为文峰塔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元年(年),原为五层木塔,名为“文笔塔”。因年久失修,又历经多次水毁,最严重时仅存塔基,从清乾隆五十三年开始,都匀人多次谋划重修,因经济原因一直搁浅,直到五十一年后的清道光十九年(年),任甘肃按察使的陶廷杰接到家乡报灾的书信,捐资一千两银子,并写了一封“告匀城同胞书”,遣人快马加鞭送到都匀,当地官员和民众无不为之感动,很快又从民间募捐两千两白银,第二年就重建为七层石塔,号称“贵州第一塔”。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爆发,文峰塔平添了许多沧桑。如今在塔基下的东面,竖着排列的几块石碑中,第一块碑就是陶廷杰手书的《重修文峰塔记》,其中的诗为:“水抱全城万象涵,到头关键岂空谈。千夫建石方圆合,七级凌霄日月参。故址立成新雁塔,中锋长镇老龙潭。一枝健笔钟灵秀,振起人文冠斗南。”从此“文笔塔”正式改名为“文峰塔”。

文峰塔是贵州最大的石塔,也是贵州唯一载入中国《古塔图册》的石塔,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造文峰塔,都匀人拿出了相当的智慧,塔基高1.18丈,塔心直径9.5米,塔高10丈,寓为“十全十美”,加上塔尖上高三尺的钢质塔刹,文峰塔总高33米。用石块砌成的塔基为正方形,取“四方”之意,塔身为六边型,象征天地“六合”。在石塔第一层朝北的一面,装饰有两扇石门,上面刻着“文峰塔”三大大字,但是塔里面却是实心的,这样更为坚固。

剑江绕塔而过,古塔倒映水中,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文峰塔最早给我的印象,是它脚下的金黄色沙滩,以及河边一溜长着的大片茅草,绕塔流过的剑江清澈见底,河面上有几只小木船,或在河中飘荡,或在岸边栖息。到了夜晚,打渔人点的油灯闪着小小的红光。此时站在河边或文峰塔下,听着西山九龙寺传来的钟声,让人想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

当然这已是三十多年前的景象了。不过无论周边环境如何变化,文峰塔始终屹立着,成为都匀的地理标志和精神象征。特别是夏季降下暴雨,上游“九溪归一”汇入剑江,河上洪流滚滚,水势浩大令人惊骇,文峰塔就像一根定海神针,牢牢地钉在那里。洪水流到龙潭逐渐平稳下来,让人在轰隆隆的水声中有一种安定感。都匀人说,这就是建文峰塔的目的。按民间说法,文峰塔与其上游五六百米外的百子桥遥相呼应,形成“一弓一箭”共同镇守龙潭,保护两岸居民免遭水患。并进一步说,都匀东、西、北三面环山,唯独南面没有山,无遮无拦,造成剑江水口散漫,不能“藏气纳财”,修建文峰塔的目的,是要把都匀风水进行完备性改造,并引陶廷杰诗中的“中锋长镇老龙潭”为据,也就是要镇住都匀龙潭口的孽龙,不要兴风作浪祸害两岸百姓。

其实,这是对陶廷杰本意的误读,也就在他的这首诗中,最后两句为“一支健笔钟灵秀,振起人文冠斗南”,寄寓着他对桑梓之地文人士子的期盼,希望家乡文脉振兴。因为南面对应的是天上的“南斗”,而“南斗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主将相爵禄的,也有说象征“文曲星”的。所以,捐献巨资重建文峰塔的这位陶老人家,希望都匀的后起之秀,每个人都有一枝像文峰塔一样的大笔,那样的话,写出的文章当然可以“冠斗南”了。

由此说,文峰塔更寄寓着都匀人的一种文化追求。

历史上,都匀是个蛮荒之地、“文化荒岛”,自隋炀帝设“进士科”,正式开启中国科举制度以来的近一千年间,没有一个人能考取进士从而走进公认的主流文化圈。直到明代中叶后的五十多年间,先后有两个文化大腕来到都匀,一位是“柳州八贤”之一的张翀,一位是明朝东林党领袖邹元标,他们分别在都匀东山下开办“鹤楼书院”“南皋书院”收徒讲学,不仅为都匀培养读书种子,更激发了都匀人崇尚文化、努力学习的风气。由此看来,都匀“文笔塔”修建于明万历年间,以及其后数百年间当地人排除各种艰难、齐心协力重建“文峰塔”并非偶然,可说是都匀人对文化的渴求。终于,在明万历七年(公元年),邹元标的弟子、“南皋书院”的学霸陈尚象考取了举人,次年又考中进士,完成了小城千年的夙愿。自此之后,都匀文脉振兴,人才层出不穷。这不能仅仅说是巧合,而是一种刻苦奋发、后发赶超的豪情壮志使然。

资料图片韦昌国,男,年出生于贵州贞丰。中国作协会员,贵州省作协主席团委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二届作家班学员。现任黔南州文联主席。年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在《收获》《民族文学》《山花》《时代文学》《清明》《芳草》《文学与评论》《散文》《人民日报》《文艺报》等发表小说、散文、评论余万字。出版小说集《城市灯光》《渡河》和儿童文学集《甲金的故事》、散文集《另眼观潮》4部。曾获贵州省政府文艺奖、贵州省专业文艺奖、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金贵奖”、尹珍文学奖等。编剧的24集动漫剧《聪明的甲金》获全国动漫领域最高奖“金猴奖”提名奖、贵州省“五个一工程奖”。

总策划:农耕

主编:邢刚

副主编:毛必锋

责任编辑:毛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yunzx.com/dysyy/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