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自年全面启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以来,紧紧抓住“全域创模、科学创模、民本创模、效益创模”四个维度,努力做好做深“大环保、大发展、大惠民、大未来”四篇文章。年3月,都匀市“创模”工作通过省级预评估,为争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奠定良好基础。
一、全域争创。借势并发挥创模“绿色磁场效应”,努力构建起市委政府主导,人大政协监督,市级部门联动,社会单位负责,全民共同参与的网络化、立体化、效能化“大环保”工作格局。一是多层面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组长制创模领导小组,建立创模领导小组会、工作调度会、创模办主任会、专题协调会议四级牵头抓总、督促推进平台;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常委会将创模列为会议审议、现场视察、专题调研的重要内容。全市部门、街镇和社会单位分别成立创模领导机构77个,形成“组织机构全域分级布局、信息传达双向直通快捷”的创模推进全域一体化格局。二是多制度系统保障。建立创模任务包干负责、指标与项目双目标考核、创模一票否决、网格化监管、牵头部门召集制度、日常督查制度等工作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叉”的目标责任网。围绕河流整治、工业企业标准化达标、油烟污染治理、信访投诉处理、宣传氛围营造等重难点工程建立河段长制、企业主体责任制、餐饮审批环保预审、部门联手联动等专项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全市创模工作“面上协同实施、点上逐步突破、整体加快推进”。三是多方位宣传监督。实行创模“五进”宣传,通过网络、传统媒体、主题活动、知识竞赛等载体扩大宣传。在公共场所、公共区域投放创模公益广告、张贴创模宣传标语,印发《“创模”知识问》,开通手机创模彩铃,在社区开设市民环保宣传教育,倡导绿色生活理念,推进公众监督意识与创模知晓率、参与率和环境满意率同步提升。建立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媒体、社会团体与公众参与推动创模的“四位一体”监督机制,邀请参与推动茶园水库水源地保护、杨柳街“小黄河”等重点流域片区整治与“三江堰”、雨花湖湿地公园、都匀市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完善网络新媒体监督反馈机制,形成“党政主导、部门主责、社会主推”的创模活力氛围。
二、科学争创。全面实施“环保优化发展、空气质量达标、水环境质量达标、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环保达标、创模能力建设、城乡环境整治、公众满意度提升”八大创模工程,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护航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推进环境容量提升。严格源头控制,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污染项目53个,从宏观决策源头积极引导产业发展。严格项目环境管理,关停27家落后产能企业,全面取缔建成区燃煤炉灶、淘汰“黄标”车,建成区范围内餐饮和固定宵夜摊油烟净化设施全覆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达标。二是推进环境硬件提升。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全覆盖。对全市截污管网升级改造,扩建城区污水处理厂,实现城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11万吨,全面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厂建设,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采取生态治理、整体移民搬迁等方式实施源头综合治理。采用PPP模式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三江堰水生态修复及水景观工程、城市公园项目;实施城市燃气改造、机动车、油改气(电气混合)、尾气检测、绿化等工程,全市所有村推行密封式垃圾收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模式,环保设施投入持续加强。创模以来,全市通过创新融资及政府投资,投入11.7亿元,促进环境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三是推进环境质量提升。持续开展“蓝天、碧水、绿地、宁静”环保“四大行动”,深化实施改善环境质量系列工程,区域环境质量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全面贯彻落实“气十条”,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全面贯彻落实“水十条”,落实“河长制”,全面开展河段治理,城镇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跨界清水江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均为%,水环境达到功能区划要求,水环境全面达标;全面贯彻落实“土十条”,固体废物分类处置及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升,实施城市环卫市场化运作及医疗废物市场化处置,全市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危险固体废物处置率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建成区城市绿地覆盖率达38.34%,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达标率%,声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三、民本争创。坚持“环保为民”的价值追求和“创模惠民”的创建理念,重点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有力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一是注重倾听民意。建立“部门—街镇—村社”三级创模宣传网络体系,完善“环保义务监督员”制度,定期与环保志愿者组织沟通交流,开展“创模院坝会”“创模小天使”“创模家庭一带六”等主题活动。同时,认真倾听群众意见,邀请群众参与创模工作并建言献策。二是注重解决民诉。建立全市解决群众污染投诉问题联动机制,针对影响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一年来,处理群众投诉件,实现了接件率、处理率、回复率三个%。针对长期存在的环境“老大难”问题,通过党员干部下基层服务有机结合,累计解决90余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中心城区烧烤摊油烟污染、“小黄河”水污染、施工扬尘、噪音扰民等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三是注重满足民需。重点围绕大气和水两大环境要素提供环境质量公共产品,统筹上级补助资金、财政投入资金、社会资金,实施治污项目70个,努力创造“天蓝、水净、山青、地洁”的生活环境。大力推动环保基础设施、市政服务设施、城乡绿化体系、交通运输体系、区域生态保护系统的融合,努力实现“生活环境宜居化、休闲娱乐健康化、生活观念绿色化、消费方式低碳化”的目标,群众期盼生态宜居生活环境正在逐步实现。
四、效益争创。都匀市牢牢把握“五大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绿色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消除为了创模而创模思想误区,既注重当前,更图长远可持续发展,围绕创模助推绿色产业发展。一是围绕生态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5个省级农业产业园区,大力发展茶叶、蔬菜、畜牧、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深化与贵农网、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合作,依托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全面推进70个农村电商网点建设。以茶产业为重点,通过有机茶园认证2.5万亩,无公害茶园认证13.09万亩,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型、经营主体主导型、新业态创新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带动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及茶旅融合等相关服务业联动发展。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增加值达14.32亿元。二是围绕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工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向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企业说“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都匀经济开发区、绿茵湖产业园区、墨冲工业园区三个工业园区,努力把都匀经济开发区建成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绿茵湖产业园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业;墨冲工业园区打造生态建材家居产业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和“千企改造”工程,逐步形成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加工、新型建材五个工业板块。今年以来,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达31.88亿元。三是围绕宜居城市发展特色旅游业。依托良好生态优势和民族人文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倾力打造影视文化,引进梦都影业公司,依托秦汉城、唐宋城、毛尖小镇、巨升影视基地,实施梦都影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项目,完成《霍去病》《星火燎原之云雾街》《丛林特种兵之深入敌后》《斗破苍穹》等10余部影视剧的拍摄,影视旅游业蓬勃发展。将剑江河、斗篷山、螺蛳壳及10多个城市公园分类捆绑申报15个A级景区,全力打造以茶旅融合为品牌的特色旅游,培育剑江休闲养生度假区、农业生态观光体验旅游、三线文化旅游。同时,组建都匀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实施重点旅游项目工程化管理。今年以来,全市旅游业增加值达58.96亿元。
供稿:都匀市委改革办
来源:《贵州改革情况交流》年第期
微编:陈律全
“贵州改革”白癜风在北京能治好吗沈阳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yunzx.com/dysyy/1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