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与不扶、救与不救”-写在案件开庭之前
本文前言
我所办理的一起案件,发生于年1月份,起初公安机关不予立案,检察院行使侦查监督权,书面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后,于年2月21日才予以立案,司法的机器一旦启动,由此冲破了公平正义的第一道关卡,导致错误的开始。控方以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起诉到法院。
幸好法院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一审判决无罪,检察院提起抗诉,二审发回重审,法院再次判决无罪,检察院再次提起抗诉,日前通知即将二审开庭。
事件大概
年1月18日中午,78岁的李某海骑电动三轮车发生车翻人伤的轻微事故,左侧额头受伤。现场,众人好心帮忙,第一个好心出手帮忙的某文明将李某海送至最近的某村诊所就医,垫付15元医药费,包扎完毕后离开。
六天后,李某海家属找到某文明,要求补偿元,双方发生争执,某文明报警。
十天后,李某海的一个儿子打报警,说发生交通事故。
近两个月后,3月12日,医院去世。
为确定死因,公安局要求尸检,家属不同意解剖检验,仅进行尸表检验。
后,相继出具车辆碰撞司法鉴定书、交通事故认定书、死亡原因分析意见书等资料,在检察院的侦查监督下予以刑事立案。
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
我们从新闻媒体的各种报道中可以看到,因见义勇为反被讹、反被告,要求承担赔偿责任的事件并不少见,相当一部分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以致英雄流血流汗又流泪,“要不要救”“该不该扶”成了困扰老百姓的问题,人们的价值观因此产生了扭曲。
南京彭宇案早已经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但“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这句话已经牢牢印在人们的心中。
近年来发生了很多“碰瓷案件”和“扶不扶”的类似事件,相关事件来源于网络搜索,参考附件。
社会上网络上流传着众多“扶与不扶”段子:
“前面有个老人摔倒了,去扶吗?”答:“不,我家里没矿。”
“大爷,你摔倒了我扶你起来。”答:“小伙子,你月工资,扶不起我的”...
看着这些段子我们会哈哈大笑,但是,笑着笑着也许就哭了。
面对扶不起的老人,折射出整个社会伤不起的道德之痛。
面对真假摔倒的老人,我们趋利避害、无所适从。
有人评价:扶与不扶,让华夏文明倒退五千年!
请问:我们的社会道德何时才能恢复到“敢扶老人”的年代?
立法见义勇为打击碰瓷案件守护社会美德
年,我们国家先后出台了《民法典》和《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
民法典从立法上对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了法律上的保障,是法律对见义勇为行为和见义勇为者的“护卫”。民法典设立的好人条款,为见义勇为者撑起了“保护伞”。是顺乎民心、顺应社会正义期待的良法。
近年来,“碰瓷”现象时有发生,性质恶劣,严重危害公民人身、财产安全,扰乱社会秩序,摧残社会公德。年10月份,两高一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严厉打击碰瓷相关违法犯罪行为。
两个法律规定的出台,在制度上向社会传递出“让救人者放心救人”的正能量信号;同时,面对“碰瓷”违法犯罪,司法部门同样“该出手时就出手”,坚决说不,必要时让他们付出沉重的道德和法律代价。
法律已经将“扶不扶、救不救”的历史固定,法律已经为公平正义、见义勇为谱写了一首经久不衰的诗歌。
法律的底色是世道人心,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从国家到社会,都对见义勇为行为和见义勇为者鼓励表彰,“让救人者大胆救人”的激励机制已经建立。面对违法,我们坚决说不!面对被救助者,我们要勇敢地站出来走上去,只有“见义”才能“大有勇为”。让我们携手共同构建人人遵守社会公德、和谐诚信的社会大环境。
“扶与不扶”“救与不救”类似事件及事件影响
日期地点事件无人救助\救助者被指为肇事者
年6月16日,陕西省西安市,中午,20岁的河南小伙张衡见一位老人倒在地上,便好心去扶起来。谁知道老人一把抱住他,说是他倒车时撞上的。但事发现场很多人证明张衡是冤枉的。
年2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一名75岁南京老汉在下关区三汊河公交车站下车时,跌倒在公交车后门爬不起来,身后的乘客不敢上前救助,老汉大喊:“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这时才有乘客敢上前救助他。
年6月2日江苏省南京市一名七旬老人倒在南京浦口区江浦街道市民广场地上,口吐白沫动弹不得,可是20分钟内,周围围了一圈人却没人伸出援手。最后,城管队员小赵喊来医院进行急救。
年8月8日贵州省都匀市市民彭女士驾车路过夜市摊,因堵车而停车时扶起了一位摔倒在路边的老太,结果老太一下子冲上去抱住彭女士轿车的后视镜,坚称是彭女士撞的她。
年9月19日重庆一位80岁左右的老翁在重庆南坪一条商业街边的人行道上摔倒,手足抽搐。周围来往的行人络绎不绝,也有不少人停下脚步,却始终没有人上去扶老人一把。
年11月14日重庆万州区分水中学初二学生万鑫赶场途中曾扶起1名摔倒的老太。其后老人及其子女指他是肇事者,将他告到法院,要求其父母赔偿。因为证据不足,法院一审驳回老人的诉讼请求,老人及其子女上诉到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但开庭这天,老人主动要求撤诉。
年12月6日浙江省杭州市62岁的丁大伯走在路上,患有冠心病的他突然一头栽倒不省人事。当时,不少路人目击了他倒地,可大家除了打和之外,没人敢碰一下。40医院,延误了抢救的时间不幸去世。
年2月13日山东省青岛市八旬老太崔女士在家门口附近倒在一辆面包车旁,车主将老太扶起,老太自称被该车刮倒,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胯骨骨折。老太家人声称:“老太太尽管听力上有障碍,但心里丝毫不糊涂,连当时被刮倒时声响很大、自己的拐杖被压在面包车下等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有目击者在看到新闻之后,出面指证老太是自己滑倒,并非面包车车主所为。
年7月10日江苏省泰州市興化市陽山大橋附近一名老人騎三輪車下橋時不慎摔倒,躺倒在地爬不起來,前後長達15分鐘之久。其間不少人經過該處,現場有不少人圍觀,但始終無人伸手拉老人一把。有人还在现场提醒其他人:“不能扶他起來啊,會沾在手上。”老人躺在馬路中央約15分鐘後,被急救車接走。
年8月16日广东省广州市黃埔區長洲安新街深井碼頭附近,一位老伯在雨中行路時摔倒,1個小時內沒有人去查看,等到救護車前來搶救,老人已經離開了人世。記者注意到,事發地點前後20米內的幾家店鋪都關了門,稍遠一點的店鋪老闆告訴記者:“他也一早就看到這名老人在雨中摔倒,確實是怕惹麻煩上身,被反咬一口,這種事情是說不清楚的。”
年9月23日江苏省南京市一名魏姓老太外出时被车撞伤,10多辆过往医院,最后72路车驾驶医院。老太除头部缝了14针外,右胳膊和左腿骨折,不过因治疗及时,老太才得以脱离生命危险。
年12月15日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一位老人在小区里跌倒,保安和路人无一上前搀扶。20多分钟后,老人的儿子外出时发现,老人孤零零趴在地上,额头磕破流血,鼻子紧贴地面,已没有了呼吸。
年12月29日福建省福州市六一北路与湖东路交叉路口附近,一位83岁退休老干部摔倒在人行道上。附近五六人驻足围观,但没人敢出手相助。就在两名女子试图将其搀扶起来时,旁人的一句“善意提醒”,又让她们缩回了手,随后拨打了、。当医护人员到达时,老人已经停止了呼吸,孤独地躺在冰冷的马路上。
年7月初海南省广州军区某测绘大队小刘完成测绘任务后,骑自行车返回宿营地途中,见一位老大爷昏倒路旁,急拨急救电话,与医护医院,使其转危为安。不料老人亲属赶来后,硬说小刘是肇事者,不但逼他赔偿医药费,还说要到部队告他。小刘无奈之下,被迫从银行卡中取出多元付了医药费。
年7月15日广东省肇庆市肇庆青年阿华在扶起倒地的70多岁阿婆却遭诬陷,在警方提出要调监控录像后,老人和家属主动澄清,自己摔倒与阿华无关。
年8月1日上海市来自河南省洛阳市的20岁女学生陈媚捷在上海实习期间,救出三名遇险儿童,被重物砸断胸椎,几个月不能站立;事发后被救孩子的家长一直没有当面致谢,肇事重物的主人上海贝尔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也没给出说法。年10月10日,救人者陈媚捷向媒体倾诉自己的遭遇:自己受伤后导致瘫痪,反遭被救方诬伤,更令人伤心的是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人民政府拒绝将陈媚捷的行为评定为见义勇为。媒体以《洛阳女孩上海为救仨孩子被砸断胸椎》为题,报道了此事,引起了洛阳和上海两地政府部门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yunzx.com/dysly/8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