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我是一根紫色的茄子
我来自黔南州都匀市墨冲镇良亩大坝的
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保供基地
9月27日,上午10点30分,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在欢快的芦笙和热闹的苗族歌舞中,坐着11辆车,从都匀出发,顺着夏蓉高速,一路南下,直指粤港澳大湾区。坐在车上,我们心情很激动。因为今天是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黔南配送分中心信息平台正式运营暨首发式。这意味着,我们即将成为第一批从黔南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28日凌晨5时23分,11辆货车尽数到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广州配送中心商贸区,我们即将走向当地市民的餐桌。从都匀的田间,这根茄子是如何被安全、绿色、新鲜地被送到千里之外广州市民的餐桌?这背后是一群人的努力:有都匀菜农罗恩香、农技专家罗全芬、保供基地李艳、配送中心师傅聂勤以及都匀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措施……
都匀菜农罗恩香:大湾区的“菜园子”鼓起我的“钱袋子”
我是都匀市墨冲镇良亩村村民罗恩香。
9月26日,秋高气爽,阳光温暖。
罗恩香向记者展示茄子丰收,脸上写满喜悦
听说明天一早,墨冲镇良亩大坝贵州都匀蔬菜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南瓜、茄子这些蔬菜要运到千里之外的粤港澳大湾区去,早上7点钟,我和工友们就早早到基地里忙活了起来。一想到广州、香港、澳门的市民、同胞们即将品尝到我们黔南大山里的绿色、生态蔬菜,我们就特别高兴。还记得是在年,都匀市利用这片大坝发展起蔬菜种植,我们良亩村的蔬菜产业慢慢发展起来了。当年,我不仅把自家土地按照每亩元每年的价格流转给公司,还在基地里找到了工作,每小时8.5元,一天有元左右的收入。
保供基地里,菜农采摘蔬菜
今年5月,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黔南州(都匀)配送分中心在良亩大坝启动建设,良亩蔬菜基地正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的蔬菜供应基地,我们的活也更多了。我今年49岁了,一个月有多块钱的收入,6月份得了多块。基地就在我家门口,每天走路5分钟就能到。现在,我一边工作一边还可以照看孙子,家里有了大事小情也可以请假,对现在的日子非常满意。现在,亩蔬菜基地年产值达万余元,每年为村民提供固定工作岗位多个,发放工资万余元。
群众正在对茄子进行打包
如今,在都匀墨冲镇良亩大坝蔬菜种植基地内,像我一样常年在基地就近务工的群众就超过人,人均增收两万余元。有了东西部协助广州对口帮扶黔南的打好政策,这里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菜园子,也会让和我一样在这里务工的菜农的“钱袋子”更鼓,我们的日子也会像花儿一样灿烂盛开。
明天这批菜就要出发了。送它们去大湾区,我们菜农也出了一份力。
都匀农技专家杨云颖:保障大湾区“菜篮子”绿色生态有机
我是都匀市农工局蔬果站高级农艺师杨云颖。
9月26日11时30分,我和同事带着蔬菜来到都匀智慧农业信息中心门口,为这批即将发往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出具绿色“身份证”。
工作人员将蔬菜送到检测室检验
实验室工作人员从我们送来的蔬菜中随机抽样了3公斤蔬菜,随后熟练地将其切碎、分拣,经过3次取1/4称量4g制成提取液,加入检测试剂后用农残检测仪进行定性检测。15分钟过后,看着检测报告上面的数据,我们激动地欢呼:“抑制率22.3,顺利通过!”实验室工作人员告诉我,抑制率是定性检测蔬菜农药残留量总含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当蔬菜的抑制率系数超过50时就意味着蔬菜农残含量超标;系数在50以下,就意味着蔬菜是安全的。
检测中心人员取样检测
蔬菜检测完成后,我来到了一楼大厅。在大厅的大屏幕上,我能清楚地看到粤港澳大湾区各个蔬菜保供基地的生产情况,蔬菜长势情况、工人作业情况尽收眼底。实时监控是为了保障大湾区“菜篮子”绿色生态有机,守护大湾区居民舌尖上的安全。除了现代化的手段,我们还在蔬菜种植全过程格外用心。都匀市农工局邀请贵州省农科院和黔南州农科所的专家共同组成专家工作站,对蔬菜种植基地和龙头企业提供定期的技术指导与服务,为基地务工群众提供技能培训,用先进的技术保证基地绿色、高效生产。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杀虫灯、黄板粘虫网、覆盖地膜等物理手段防虫除草,大量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确保输送到大湾区的蔬菜都是有机生态绿色的。
工作人员用农残检测仪检测农残
通过这些方式,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保供基地的蔬菜顺利通过海关23项指标检测,还进行了供港蔬菜种植基地海关备案。我很骄傲!送蔬菜去大湾区,我们农技人员也出了一份力。明天这些蔬菜就要送到大湾区了,一想到他们能吃到我们种的绿色生态蔬菜,我就很开心,一切都是值得的。
保供基地李艳:春夏秋冬季季鲜
我是珠江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艳,在保供基地工作。9月26日13时09分,都匀市墨冲蔬菜采后处理场内,分拣、打包、装车……几十名基地工人正在忙活着将大批茄子、毛节瓜、黄瓜等蔬菜正在等候分拣包装。
这一幕是保供基地的常态。今年5月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黔南州(都匀)配送分中心在良亩大坝启动建设,这里正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的蔬菜供应商,平均每天发往大湾区的蔬菜在30吨以上,年需求量超过1万吨。需求如此之大,基地为了确保一年四季都有绿色有机蔬菜供应大湾区,做了精心地准备。目前,公司拥有亩优质蔬菜种植基地,并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采取套种、接茬换种、轮作等多种高效种植模式,大大提高了蔬菜单亩年产量和土地综合利用率,从技术上保障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新鲜蔬菜送往大湾区。
因为四季轮种,一年四季基地都是绿意盎然的。春有菜苔、包菜、秋绿、西葫芦;夏有茄子,苦瓜,青瓜,南瓜;秋有辣椒、南瓜、茄子;冬有白菜、莲花白等。一年四季,有20多种蔬菜。例如,一块地,可以采用西红柿、黄瓜、菜苔高效种植模式:1月播种西红柿,3月移栽,6月到9月就可以采收;8月就能种黄瓜种植,9月到11月采收;10月种菜苔,11月移栽,12月到第二年3月就能采收。此外还有春白菜、茄子、西兰花等其他高效种植模式,保证了一年四季都有不同蔬菜供应。同时,公司常年雇佣余名附近村民在基地务工,负责基地的蔬菜种植采摘与日常管护,为蔬菜的生产、包装、运输提供了有力保障。
配送中心师傅聂勤:跨越山海,千里奔袭抵湾区
我是送蔬菜去大湾区的配送中心师傅聂勤。
司机聂勤正在认真驾驶
9月27日早上十点半,三声鸣笛响彻粤港澳大湾区配送中心,11辆满载南瓜、黄瓜、茄子等新鲜蔬菜的冷藏车陆续开拔,一路向南,将第一批来吨蔬菜送往粤港澳大湾区。发动机的轰鸣声难掩我心中的激动,这是黔南首批蔬菜进大湾区,也是我从事生鲜运输近三年来第一次走广州路线。
9月27日上午十点半,车辆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黔南配送中心出发
18日,得知此次运输任务,粤港澳大湾区配送中心从上到下都兴奋不已。检修车辆、规划路线行程、招募司机,近几天来,我和同事们反复揣摩,对需要途径的路线和停靠的补给站了然于胸。夏蓉高速、包茂高速,都匀到广州,公里山海坦途,11辆冷藏车浩浩荡荡,大家专心驾驶,三辆后勤补给车紧随其后,全程提供服务保障。“在哟,你们咋一下子来这么多车哟……”下午15时整,在黔桂边界雷洞收费站工作人员的惊讶声中,车队齐刷刷从绿色通道出黔入桂。今天,我们是这条高速上最靓的风景。跨越山海,千里奔袭。今天黔南采摘的新鲜蔬菜,明早就送到广州市民的餐桌,这放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
9月28日凌晨五点半,运输车到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广州配送中心
近几年来,贵州交通大发展,县县都通了高速,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开通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让生鲜运输更加高效,便捷。看着贵州大山深处一车车生鲜特产远销全国各地,作为一个贵州农村孩子,我打心眼里高兴。到达广西同古服务区,配送师傅谢帮祥、何永趁着等待同伴到来的时间,玩起了“健身”,这在我们跑车人中,习以为常,学会自我调节、抓住每一次停车的机会放松,才能应对长途的驾驶的疲劳。一路上,我们不时通过对讲机不间断报告自己的位置,确保没有人掉队。凌晨1时许,车队跨越两广边境,从灵峰桂粤界驶入广东境内,这趟千里之行即将进入尾声,我们都兴奋起来。凌晨5时23分,11辆货车尽数到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广州配送中心商贸区,熄火、锁门,世界瞬间安静了下来,兄弟们个个脸上带着油光,神情有些疲惫,动作却依然利落。大家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十几个大男人相视而笑。眼前这来吨新鲜蔬菜将分发到广州、香港、澳门的各处。再过几个小时,它们将被端上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也可能会被高档酒店雕琢成令人垂涎的美食。
发往市场的车辆正装待发
我知道,以后会有更多个吨绿色有机蔬菜送往这里,大湾区人民的餐桌鲜起来,家乡父老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期待着,往后,我往返黔南、广州两地的次数会更加频繁,一次次将黔南的绿色礼物带到湾区。
广州新市民左世辉:来粤10年我在广州吃上家乡菜
我是黔南独山人,也是广州新市民。9月28日16时整,在广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广州配送中心商贸区内,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正式启用,十多辆满载着全国各地有机蔬菜的大货车徐徐驶出,奔向目的地。其中,来自黔南都匀和龙里的3辆货车将分赴深圳香港澳门。剩余的黔南有机蔬菜将通过广州最大的生鲜批发市场——江南市场,流向全市各个菜市场。
左世辉在菜场采购来自黔南的有机蔬菜
早上,得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要把贵州的蔬菜送到广州,以后在广州就可以吃到黔南新鲜蔬菜,我非常高兴。离家十余年,每次过年回家,父母总会往车子的后备箱里面塞满家乡的油辣椒、虾酸等土特产,作为一个黔南独山人,每次尝到这些家乡的味道,就会自然而然地忆起乡愁来。
左世辉正在厨房做饭
下午18时许,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我急忙奔赴住处附近菜市场买菜,寻找来自家乡的绿色有机蔬菜,一定要让兄弟们一起尝一尝家乡的味道。丰乐市场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走过贵州土牛肉摊位前,我倍感亲切。蔬菜摊老板告诉我,今天刚从江南市场发过来的贵州新鲜有机蔬菜已经摆上了档口。
黔南的有机蔬菜上餐桌
茄子、西红柿、佛手瓜、豌豆尖……一应俱全,选定以后,称重付钱,我迅速往回赶,准备一天的晚餐。19时05分,洗菜、捡菜、切炒……厨房里油烟四起,呛得我有些透不过气来,但扑鼻的菜香,让我不亦乐乎。忙活了一个小时,辣椒炒肉、豌豆尖鸡蛋汤、拍黄瓜,两菜一汤,简单朴素,我叫上房间里的表弟,一起来尝尝家乡的味道,到广州10年,第一次为做饭而激动不已。一个人背井离乡在广州闯荡10来年,今天终于吃上了家乡的新鲜蔬菜,心中莫名感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的正式启用,把家乡的味道送到了游子的眼前,虽离家千里,如今好像家乡就在眼前。
今后,不仅是我,更多粤港澳大湾区的居民都能经常吃到来自我的家乡黔南的绿色、新鲜的蔬菜,真好!
山海携手“菜篮子”助力都匀决胜脱贫攻坚
27日上午10时30分,随着三声礼炮11辆满载着余吨黔南有机蔬菜的汽车在都匀市西出口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黔南配送分中心徐徐驶出,直奔粤港澳大湾区。记者搭乘货车一路南下,见证都匀蔬菜从基地采摘到端上广州市民餐桌的全过程。就在一天前,在都匀墨冲镇良亩蔬菜基地内,菜农们正在加紧采摘、装车,一派繁忙景象。村民罗恩香把自家土地按照每亩元流转给公司,在基地里务工当起菜农,一个月有多元的收入。忆苦思甜,想起以前孩子因为家里穷辍学打工,罗恩香不住感慨:要是现在就好咯!只要勤劳,总有收入。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是东西部协作带来的产业发展结出的累累硕果。来粤10余年的黔南人左世辉,每次尝到家乡的味道,就会自然而然地忆起乡愁来。得知28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启动后,在广州就可以吃到黔南新鲜蔬菜,他像所有粤港澳大湾区的市民一样高兴。当天下班后就当菜市场买菜回家做饭,与表弟一边品尝有机蔬菜,一边聊起家乡近几年的发展。辣椒炒肉、拍黄瓜、豌豆尖鸡蛋汤,简简单单的两菜一汤,两兄弟如品珍馐,这就是背井离乡在广州漂泊的哥俩浓浓的乡愁。为了保障蔬菜供应,保证蔬菜的绿色生态有机,黔南州在都匀市西出口建起了配送分中心,生产过程全流程监控,都匀市在保供、保畅等方面做到万无一失。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把黔南的绿色有机蔬菜送到广州市民的餐桌,大湾区人民的餐桌丰富起来,健康饮食扬起千万张幸福的笑脸。曾经从广州到黔南,跨越山海,隔着万水千山。如今,因为交通的便利,乘着东西部协作广州对口帮扶黔南的东风,两地山海相连,如今更因为菜篮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粤黔情深,山海同心。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的正式启用,既丰富了粤港澳地区市民的“菜篮子”,又鼓足了黔南人民的“钱袋子”,加快了黔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新步子”。
9月28日下午,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在广州正式启用。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广东省委常委叶贞琴,广州市市长温国辉等出席并致辞。黔南州委常委、都匀市委书记王建忠与各地主要领导嘉宾出席了启用式。
28日启动会后,黔南州委常委、都匀市委书记王建忠,市委副书记杨先云,副市长金进一行到展贸会黔南“广匀和”展厅查看产品展贸情况并看望了在这里的工作人员。
王建忠在现场参观时指出,展贸会是向各地来宾、湾区群众展示黔南、展示都匀优质农产品的一次难得机会,负责展贸的同志要尽职尽责发挥好代言人作用,要用心做好服务,全面做好宣传,细致做好解说,充分以展贸会为契机,将黔南、将都匀绿色农产品的各方面优势以特点推广出去。
此次首批来自都匀、龙里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保供基地产品发往大湾区,销往粤、港、澳,为进一步推动“黔货出山”搭建了桥梁,为都匀市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打好乡村振兴战略,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
山水桥城国茶之都
作者:梁晓琳黄浩东
制作:罗朝佳
编辑:饶希莜
编审:文勇
都匀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news
dysxw.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请问盖百霖的副作用有哪些转载请注明:http://www.duyunzx.com/dyshj/6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