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马鞍山、七星、河西、观澜等棚户区安置房建成陆续回迁,到目前为止,都匀市5年累计建设套安置房,其中已建成并交付使用套,预计年底前基本完成安置房交付使用,极大改善了市民居住环境,提升了“山水桥城·国茶之都”城市形象。
年以来,都匀市按照“整体规划、连片开发”的工作思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为指导,以“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为目的,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
棚户区改造工作一直是都匀市的重点工作。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拿出主要精力抓棚改,对棚改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对每个项目的规划亲自把关,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办事处、市直各单位、各部门切实承担起棚改主体责任,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包保领导和责任人,进度目标落实到每月每周每天,实行倒排工期,确保拆迁进度。从一切有利于拆迁、一切有利于加快棚户区改造的要求出发,集中人财物,把拆迁力量上足上够,加大执法力度,全力对接、协调、配合,强力推进拆迁工作。
都匀市组织强有力的工作队伍,充分依靠基层组织力量,深入棚户区住户宣传发动,并通过发布《致被征收人的公开信》、召开征求意见会、座谈会等形式和利用新闻媒体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让棚户区改造范围内的群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维护公共利益、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都匀市制定了《都匀市城市建成区内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指导意见(试行)》《都匀市城市建成区内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方案》《都匀市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实施方案》《都匀市城市建成区内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指导意见(试行)》、《都匀市城市建成区内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方案》,做到程序依法、过程公开、数据公示、赔偿公正,工作的每步骤都接受群众的监督。
都匀市利用国家棚户区改造的机会争取8亿元资金,争取向银行贷款15亿元,通过基金等方式放大融资40亿元,通过土地收益筹措10亿元,通过招商引资筹措开发资金50亿元。力争3年内通过多元化方式筹措,使全市棚改资金不低于亿元,确保棚改工作的资金投入到位。
在建中马鞍山棚户区安置房基础建设
都匀市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明确城市定位,推进城市规划建设。按照“一圈两翼”、“一江带三城”、建设“泛都匀经济圈”双百城市的发展战略,本着交通优先、突出特色、完善功能的原则,坚持高标准进行城市发展规划,正加紧完善《都匀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都匀市近期建设规划》等工作。加强城市路网建设,完善城市内部交通路网,规划都匀至凯里、都匀至福泉、都匀至独山、都匀至贵阳融合发展的外部交通路网,逐步形成与通畅的外部交通环境相配套的交通体系。加快城市快速干道建设,完善市政、公共交通、文教卫体等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将都匀经济开发区纳入都匀市城市总体规划,统一布局,统一配置资源要素,在一横贯通的基础上,进行集中连片组团式开发,使都匀北部新城、甘塘产城和都匀经济开发区新城连成一线,同步推进。
马鞍山安置小区一角
自年以来,都匀市累计完成征收改造户,其中马鞍山、七星、河西、观澜等4个棚户区累计投资45.73亿元,建设套安置房。目前,已建成并交付使用套,年底前,安置房交付基本完成。
都匀市对安置方式实现合理转变。年以前,采取货币安置与产权调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安置。根据《都匀市城市建成区内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指导意见(试行)》《都匀市城市建成区内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方案》规定,被征收人以“先签协议并交房的,优先选择产权调换房”的原则,按排号顺序选择安置房。选好安置房后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待安置房达到交房条件后,按征收协议约定交付对应的安置房。年之后,都匀市出台并开始实施《都匀市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实施方案(试行)》,逐渐转变产权调换为主的安置方式。年,全市货币化户数户,货币化安置占任务数的65.4%;年,全市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的比例%。
原都匀桥梁厂变成了东来尚城小区
到目前为止,都匀市改造建设了观澜、马鞍山、河西、七星等棚户区安置房;新建、扩建了环西大道、环东南路、大龙大道、纬五路、滨江大道等城市交通路网;建设了观澜地下停车场、西苑停车场、裤裆街智能停车楼等;建设了南沙洲、青云湖、雨花湖、、三江堰、两河汇、海咬等城市公园;建设了河西、观澜等滨水景观道。从而改善城市居民特别是弱势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完善了城市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提高城市品位。同时,带动了南州国际、天源广场、尚城一品、东来尚城等房开项目新一轮建设,促进了棚户区改造与房地产市场有效衔接,有助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带动交通运输、建筑材料等行业发展;城市建设将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增加就业率。
山水桥城国茶之都
图文作者:文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yunzx.com/dyshj/3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