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月的阳光在地上徘徊,
耳边终于响起欢快的鸟鸣,
四月的风吹过。
总有一个声音在催促着我们。
去茶山。
茶山
茶山。不同于寻常的山峰,它一年四季,总是面容姣好,梳着整齐的发髻,宛如一个闺中婷婷玉立的少女,受衬于湛蓝的天和纯白的云,更加让人心驰神往。
我们要去都匀的茶山,然后参加茶市赶集。这个自古便出好茶的地方,平日总是有些冷清的,却在每年这个时候都变得热闹非凡。
因为这是春天啊。清明节前的茶嫩叶,在清冷的空气中生长,不受虫害,纯净且内涵丰富。成就了一场春天的盛典。
(图为采茶人排队出售茶青)
茶市
要说茶叶集市最为特殊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繁杂的品类,不会充斥着各种奇奇怪怪的商品。所有人都只围绕着茶。很干净,很纯粹,甚至,还在空气中飘散着只有茶叶独有的清香。很奇怪,这样的集市,也像其他集市一样很嘈杂,但却不会招人厌烦。只是稀少的货物会让人担心不能买到想要的东西。
采茶人清晨就穿戴好一身装备,采得四五斤好茶青卖给制茶的匠人换取酬劳。匠人拿到茶青也是丝毫不会怠慢的,毕竟上好的茶青到了手上就已经开始有所背负。千百年来,采茶人与制茶人已经形成了某种默契,而这种默契的来源,只是一片茶叶。
都匀毛尖
贵州近来多雨,都匀更是少见天晴。刚摘下的茶青见不得雨水,逢雨便停采,产量受到限制,是遗憾,也是让人趋之若鹜的原因。于是我们一路上不停祈祷,希望老天给几日消停。好像在有的时候,科学没有办法解决的,只能用祈祷来安慰内心的不安。
也许是祈祷起了作用,真让我们遇上几天停雨。
此行寻找的,便是都匀最负盛名的毛尖。
云钻山头
远看青云密布
茶香蝶舞
似为翠竹苍松
早在陆羽环游各地,写下《茶经》,对黔茶便已经赞不绝口。明朝时期,产自都匀的“鱼钩茶”便是皇室的贡品。
年,都匀茶人将此茶送给了毛泽东主席品尝。不久,茶农社便收到了来自当时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信,信件下部付有几句毛主席的亲笔签字:“茶叶很好,今后山坡上多种茶,茶叶可命名为毛尖。”至此,“鱼钩茶”便被叫做都匀毛尖。
(故事、茶图来自茶刻APP)
毛尖如其名。满披白毫,条索紧细而稍有蜷曲。冲泡后,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嫩高扬,滋味鲜爽回甘,叶底细嫩,绿润匀整。
冲泡
因为多毫毛,故都匀毛尖冲泡时应采用上投法,即按照先注水,后投茶的顺序进行冲泡。兼顾美观的同时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保留。
总之~跟着图中的小姐姐泡就对了(精分一秒钟)
第一步:温杯
第二步:注水
第三步:投茶
(动图来自茶刻APP)
炒茶
要想知晓一种茶的优劣,非亲自尝试不可知。于是,一杯杯,一道道,我像是喝下了一整个茶园。其实选择的过程并不艰难,全看制茶师傅的手艺,火候的控制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稍有不慎就是一锅茶叶的全军覆没,茶叶本身也会留下永远的印记。
匠人的炒茶功底是茶叶最终品质的保证。而炒茶本身也是一件充满艺术气息的事情。
这个春天,古往今来邀请了年轻的茶艺师在部分合作酒店的大堂吧进行炒茶表演。
一双手要怎样去触碰一捧茶叶才能不负春光?
或许驻足停留观看时才能理清这个问题。
春茶尝鲜,明前可贵。这一次,不光是表演。是我们踏遍都匀、湄潭寻来的,精选毛尖、翠芽。
各合作酒店实体店已经在售。
或拨打春茶特线:-抢先尝鲜!
执行总编/周继红
文/黄楼绣云
编辑/黄楼绣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版权属于古往今来国茶生活平台
转载及合作事宜请在后台留言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yunzx.com/dyshj/2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