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都匀市 >> 都匀市环境 >> 正文 >> 正文

努力干出一片新天地奋力实现城镇五个

来源:都匀市 时间:2025/1/26
城镇化率超过50%,10年提高20个百分点,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镇,贵州城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贵州正加快推进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增强城镇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全力打造高质量的城镇经济、高品质的城镇生活、高水平的城镇生态环境,奋力实现城镇承载能力、城镇经济、城镇品质、城镇治理、城乡融合发展“五个大提升”,力争到年,全省城镇化率提高到62%左右。开业当天的清镇吾悦广场购物中心。新城控股贵阳公司供图城镇经济高质量近日,全省首条超长距离热力输送管道在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建成投用,乌江水电大龙分公司产生的低压蒸汽直送园区企业,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量。同时,又有力助推当地打造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煤电产业体系,推动当地能源工业高质量发展。依托丰富的锰矿资源,从玉屏自治县的一个普通乡镇起步,大龙经济开发区按照“工矿园区型”的发展定位,以打造“产业集聚之城、绿色宜居之城、物流活跃之城、文化交融之城、生态文明工业新城”为目标,大胆创新、大力整合,全速推进城镇化改革进程。按照“区镇合一、运营一体化,产城互动、空间一体化,城乡统筹、管控一体化,多型并进、项目一体化”四个一体化全速推进,大龙经济开发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城镇品位和形象不断提升。今天的大龙经济开发区已是黔东工业聚集区的“火车头”、铜仁工业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和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桥头堡”。“江南煤都”主煤仓盘州,年煤炭产能占全省的35%,拥有的两个省级开发区——红果经济开发区和盘北经济开发区,将资源、区位等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驱动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产城融合”发展下,城区高楼林立、街道车辆川流、产业园区功能区分明确,盘州已挺进全国“百强县”。在“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下,生产、服务和消费多点支撑,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业聚人的良性循环,促进区域空间、产业动力、综合功能、社会治理等实现升级迭代,以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等为内驱动力,贵州城镇经济正不断释放活力。“十四五”时期,贵州将持续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城镇创新创业活力,扩大城镇投资和消费,全力推动城镇经济高质量发展。位于省级示范小城镇盘州市石桥镇的妥乐村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实现产城融合。肖润贤摄城镇生活高品质曾经贴着“极贫”标签的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是多名阿妹戚托人的故乡。在脱贫攻坚战中,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他们住进按景区标准打造的新家园——阿妹戚托小镇,依托红火发展的旅游业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年12月,都匀市对年投用的南华新村城镇老旧小区立项改造,修整一新外还增设各种便民设施,让小区“里子”“面子”都焕然一新,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大提升。“以前看病要翻山越岭,现在方便多了。”翟庆是纳雍县白水河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平时身体有点小毛病就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步行只需5分钟。“住这里很舒服,各方面需求都为我们老人考虑到了,就连我们想不到的,也做到了!”杨贞祥老人今年94岁,入住兴义市安佳坪东颐养园一个半月,她已经适应并喜欢上了这里。让居民过上高品质的生活是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贵州打出系列“组合拳”,提升城镇“颜值”与“底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需要。围绕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深的身边事,贵州以“三改”——老旧小区、棚户区、背街小巷改造——为主抓手,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镇居住品质、基础设施品质、基本公共服务品质大提升。为保障所有搬迁户子女有学上、上好学,“十三五”期间,贵州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建、改扩建配套学校所,实现安置点教育配套全覆盖。此外,在城镇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上,贵州也全面提速。镇远古城,人们在舞阳河畔享受美食。蔡兴文摄城镇环境高水平清风拂面,水清岸美,人流如织。沿着安顺市西秀区贯城河漫步,享受城市中难得的自然风光。几年前,贯城河还是一条黑臭河,人们避之不及。年,安顺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让贯城河重焕生机,并完善奖惩机制、排水排污许可制度、监督举报机制等长效机制确保长“制”久清。这是安顺如火如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侧面。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大力整治“脏乱差”,全面改善群众居住生活环境,安顺这座有着多年历史的古城正在蝶变。地上人来人往、鸟语花香,地下暗流涌动、机器鸣响……沿南明河而建的贵州省第一座全下沉式污水处理厂——贵阳市青山再生水厂,也是一座狭长的景观公园,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放松的一片天地。强弱项补短板,“红色圣地”遵义新型城镇化步履不停。城市道路交通改善工程、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程、文化旅游景区精品工程、旅游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几大工程快速实施、成效显著,顺利拿下了“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殊荣。毕节秉承“绿色文明、低碳环保、生态宜居”的发展理念,特色小城镇升级建设如火如荼,正朝着“城乡共进、山水同美”的新型城镇化迈进。贵州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大力提升城镇生态环境品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县城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99.4%,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宜居现代化新城不断涌现。盘州巿妥乐村,游客在拍摄美丽如画的乡村风景。胡国书摄城镇承载能力大提升盘州:区域性中心城市雏形初显夏日,漫步在盘州市东湖城市公园,粉红的睡莲竞相绽放,绿叶映衬下格外娇艳。三三两两的市民散步休闲,日子静谧而美好。以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城市为目标,盘州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特别是年成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以来,先行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盘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径。城镇化率从年的45.01%提高到年的54.46%,中心城区面积由年的26.7平方公里扩展到年的53.9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从年的17.6万人增长到年的38.97万人,盘州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雏形初显,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在小城镇建设上,投入45.02亿元实施20个小城镇“8X”项目,小城镇区域面积提高到76.1平方公里,成功创建柏果镇、石桥镇两个省级示范小城镇,“整县推进小城镇”评估获全省第一。在人居环境改善上,完成所有村(居)人居环境改造;岩博村、舍烹村、岩脚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妥乐村、陆家寨村获批“省级示范性传统村落”;建成东湖、南湖、中央森林公园等5个城市公园;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今天的盘州,中心城区进一步扩大,特色小城镇拔地而起,美丽乡村不断涌现。清镇市红枫湖的生态茶园。贾庆祥摄城镇经济大提升清镇:一个个项目“开花结果”“有了这个大型购物中心就不用经常往贵阳市区跑了。”年11月27日开业的清镇市首个中高端大型商业综合体——吾悦广场购物中心填补了当地没有大中型商业综合体的空白,对县域城镇消费经济的拉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年6月,国家发改委将清镇市纳入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城市,清镇由此进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阶段。按照“一年强基础,两年有提升,三年见成效”的思路,清镇市制定出台《清镇市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方案》《清镇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聚力做大做强城镇经济,积极发展城镇消费经济。对标“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四大建设任务,清镇市采取系统化、工程化、项目化方式稳步推进示范建设。同时,针对短板弱项谋划项目个,总投资亿元。目前,观清路改造提升工程、乡愁片区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91个城镇化项目正在推进,银河世纪中小学、宾阳大道延伸段、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已建成,高端铝制箱包产业园、广大杉杉奥特莱斯、东盟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实体经济项目已在建设中。“十四五”时期,清镇市将抢抓“强省会”行动机遇,围绕做强城镇工业经济、城镇消费经济和城镇创新经济,着力推动“十百千”产业园区、大型商贸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力争到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商贸业年营业收入突破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60个。贵阳万科大都会小区一角城镇品质大提升贵阳万科大都会:小区绿日子美贵阳万科大都会,省级绿色生态小区。无论绿化、设施,让人倍感安逸。小区负二层的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就很特别,收集来的雨水经过滤、消毒、净化处理,将雨水储存起来,可用于小区绿植的灌溉。除此外,小区还建有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直饮水系统、紧急避难导视系统、绿化喷灌系统、复层绿化、背景音乐、垃圾分类、电子巡更等设备设施。“小区的管理制度也是按绿色生态小区的标准来制定执行的,包括节能、节水、节材、绿化等管理制度。”为万科大都会绿色生态小区建设提供设计咨询服务的贵州绿建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廖华介绍,比如,小区会定期排查废弃物等污染物是否达标,就是要从日常工作中做到节能减排,维护社区生态环境。在贵州,像万科大都会这样的绿色生态小区正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如雨后春笋,带动着城镇品质的大提升。花果园从曾经贵州省贵阳市最大的棚户区,历经十年艰辛改造建设,变成贵阳新地标,新繁华商业中心。徐其飞摄城镇治理大提升贵阳花果园:社区治理有“智慧”走到单元门口,看一眼摄像头,轻轻一拉单元门,门开了。这是孙先生回家的一个“步骤”,门禁不用刷卡或掏钥匙了。孙先生家住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社区M区。“以前回家如果忘带门禁卡根本进不去,要请物业或邻居开门。现在这个‘智慧门禁’既安全又方便。”他说。花果园社区使用的“智慧门禁”也叫生物人脸门禁识别系统,通过监控视频双向接入,“刷脸”开门,可实时记录人员出入情况,并具备尾随进门识别功能。同时,通过对智慧管理平台数据的深度分析,还可帮助居委会精准掌握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员、特殊人群的信息。平台投入使用后,花果园社区的人口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也赢得了群众的点赞。花果园社区有高层建筑栋,平均层高40层以上,入驻企业、商家逾2万户,总人口峰值近百万。在社区治安、高层消防、环境卫生、社会服务等方面,对管理者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结合实际情况,花果园社区借助物联网、网格化运营、数字孪生、视觉AI辅助分析等技术,打造了以全息社区大脑为核心的多维度服务平台——“数智花果园”社区治理平台,覆盖智慧消防、智慧门禁、智慧安防、智慧信息、智慧商业等智慧社区建设全场景,这是一个新型的社会治理方式——“智慧消防”实现火警信息自动推送,从接警到出动只要十几秒;“智慧微菜场”以自动售菜机的形态,线上线下融合服务,24小时自助营业,解决了各类人群的买菜需求;“智慧安防”可对高空抛物、人口走失、车辆违停、油烟排放、垃圾滞留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预警……生活更便利,安全有保障,花果园社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丹寨万达小镇。杨武魁摄城乡融合发展大提升丹寨万达小镇:从荒地到旅游打卡地丹寨万达小镇,万达集团包县扶贫的核心产业项目。小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为内核,入驻商户家,配套建有酒店、客栈、影城,是集“吃、住、行、游、购、娱、教”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自年开业以来,借助小镇的平台资源和万达集团品牌效应,这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旅游小镇,在旅游业红火发展的同时带动着关联产业的发展。数据统计显示,丹寨万达小镇开业至今累计接待游客达万人次,单日接待人流量最高达12.63万人次,带动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超亿元。通过“小镇旅游+就业岗位+贫困户”的方式延伸产业链,带动了当地农家乐、住宿、餐饮、民族手工、农产品、乡村旅游等20个大行业和50个子行业发展,解决了多个就业岗位,直接带动多名、间接带动多名丹寨人增收。从一片荒地起步生机勃发,并成为“社会扶贫范本”,这是丹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生动实践。“十三五”期间,丹寨城镇化率从36%提升至47.1%,新增9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7个村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城镇建设实现了“加速跑”“大跨越”。当前,丹寨正聚力打造一批农文旅融合型特色小镇、旅游康养型特色小镇、非遗文化型特色小镇,着力提升城镇品质,将丹寨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新城、产业新城和产城景人融合发展的示范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席忞禾毕文君罗亮亮覃淋编辑何涛编审杨仪杨韬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yunzx.com/dyshj/155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