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都匀市 >> 都匀市环境 >> 正文 >> 正文

黔山秀水出贵茶新华社新媒体

来源:都匀市 时间:2024/1/10

春芽。新华网卢志佳摄

一片东方树叶

中国茶,风靡全球

南方有嘉木

贵州茶,香飘四海

遵义北部地区的茶园风光。新华网卢志佳摄

清明、谷雨

古人创立二十四节气时

可曾想到

在贵州,它们温润了山野

更滋养了茶园

这个季节的贵州

满眼葱绿

乡村茶园。新华网发(杨怀平摄)

从黔北湄潭,到黔南荔波

从梵净山下,到乌蒙高原

一垄垄、一排排的茶树

纵横交错,长势喜人

湄潭茶园。新华网发(陈沛亮摄)

一芽、两叶;翠片、毛峰

采茶人穿梭其间

用手指

采摘下这些凡间的精灵

杀青、碾制、发酵

制茶作坊里

弥漫茶香

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唯一的茶籽化石。资料图

一颗化石

诉说了贵州茶的前世

年,晴隆县发现多万年前的茶籽化石

这是迄今为止

地球上发现的唯一茶籽化石

茶树原生地

贵州占有重要一席

与茶结缘

源远流长

茶经。资料图

陆羽《茶经》记载

茶生思州、播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茶马古道

从唐宋到明清

在贵州经济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原中央实验茶场茶叶生产车间从义泉万寿宫迁移至此,易名湄潭茶场制茶工厂。资料图

茶马互市

茶叶从来都是物资集散的重要内容

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

中国茶叶历史在这里书写了浓墨一笔

无人机拍摄的贵州安顺市西秀区鸡场乡的茶叶果树场,茶园犹如“大地指纹”。新华网周远钢摄

提质量、成规模、上档次

进入新时代

贵州茶叶发展步入快车道

茶园面积达到万亩

连续6年排名全国第一

茶叶年总产量达到36.2万吨

年产值达到亿元

支柱产业地位日渐巩固

无人机拍摄的贵州遵义市余庆县松烟镇二龙茶场。新华网卢志佳摄

《贵州茶产业提升3年行动计划(-)》

《贵州省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年)》

……

一揽子的茶产业发展规划政策

为构建茶叶强省打下了坚实基础

规模、品质、品牌

贵州茶逐渐步入全国茶叶第一方阵

秀丽的茶园。新华网发(江村雄摄)

贵茶之贵在其形

贵茶之贵在其色

贵茶之贵在其香

贵茶之贵在其味

贵茶之贵在其名

采茶工在丹寨县龙泉镇羊甲村茶园采摘春茶。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贵,是贵州茶的姿态

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

遵义茶园。新华网发(卢祖文摄)

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

良好的自然环境

滋养了色纯鲜亮、香高馥郁、味醇鲜美的高贵品质

严控农药化肥,加工拒绝农残

有机茶园建设,虫害绿色防控

从茶园开始

贵州茶以安全放心的姿态

走向茶杯

湄潭翠芽。资料图

一地一品,匠心打造

绿宝石韵味长

湄潭翠芽吐芬芳

遵义红暖心窝

都匀毛尖气清爽

……

心与梦的天堂

你我共享茶香

茶工场掠影。新华网发(邹火娟摄)

立足品牌建设,加快产业升级

贵茶品牌战略步入快车道

“贵州绿茶”成为我国首个省级大区域品牌地理标志茶产品

6个中国驰名商标、1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构建了多层次的贵茶系列

延伸产业链条,开发高端产品

多条抹茶生产线落户贵州

制茶工人正在对茶叶进行滚烘处理。新华网卢志佳摄

富民、增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贵州茶作出了生动的诠释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

遍布贵州各地的茶园功不可没

注册茶叶加工企业及合作社达到家

从业人员万人

累计带动约5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茶产业成为脱贫攻坚有力助推器

茶农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一茶园内采摘明前茶(3月30日摄)。新华社发(陈熙摄)

创建9个国家级出口产业质量安全示范区

年出口茶叶余吨,货值多万美元

优质的茶叶,受到全球越来越多的人青睐

大山深处的茶叶

走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无人机拍摄的贵州省湄潭县永兴镇“万亩茶海”风光。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山水以茶相连

文化以茶相融

如今,贵州茶正沿着“一带一路”

扬帆出海

---------------------------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文案:刘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yunzx.com/dyshj/145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