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黄新亚,年4月,接都匀市委组织部的通知,让我到墨冲镇河源村任第一书记,我当时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回事,为此,我去单位找领导汇报思想,想知道为什么派我去?刚进门,领导就笑着对我说:“知道你一定会来找局领导的,我一直等你来”。这句话让我有些意外,通过和领导的沟通,我如梦初醒,领导对我说“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这绝对是人生一次难得的经验,而且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派一个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工作能力强的,头脑灵活懂政策,讲政治的党员同志下去,你是经过组织再三考虑才定的。”这番话让我知道了组织的考量,也让我觉得我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黄新亚(二排右)与孩子们合影没有了顾虑,我毅然打起背包,走马上任了。刚来到村里我就嘀咕了,河源村村委会所在地的楼房就一层半,条件实在太差了,比起我原来的工作环境差多了。但我转念一想,我就是来改变这一切的,就安心地安顿下来了。
上任后,我原本认为扶贫嘛,就是走走过场,不就是到处化缘,将各种物质送到村里,发给贫困户就完事了。其实不然,通过学习各项扶贫政策,我越来越觉得我当初肤浅,也越来越理解了我工作的重要意义。
通过调研,我了解河源村的贫困原因是基础设施差,村民文化普遍偏低而且还缺乏必要的务工技能,缺少创业的资金,最关键的是“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基础设施建设现场基础设施差,我找到都匀市交通局给予解;技能欠缺,我找人社部门解决;创业资金欠缺,我找金融部门解决;可这思想问题就自己想办法解决了。为此,我先从认认真真学习扶贫政策开始,只有先武装自己,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才能把贫困群众的思想打通。
我开始了串东家,走西家,针对性地走访,与贫困群众聊天,促膝长谈,宣讲国家的扶贫政策,推荐各种就业岗位,现在已经有很多群众外出务工,实现勤劳致富。
我还积极发展产业扶贫,分别搞了生猪养殖,小龙虾养殖,肉牛养殖等合作社,带动群众致富,逐步的将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
回望5年的扶贫工作,我与驻村的其他同志一道,在年年底实现了全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实现了多方政策全落实,多个部门相配合,多种产业相结合的良好发展局面。群众们笑了,我也笑了,大家都戏称我是河源人,我很高兴他们这样叫我,因为我是他们的贴心人。其实我更高兴的是我在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中,思想和灵魂得到洗礼,认识得到了提高,从浮在表面,到沉下心来认真工作,这是怎样的一个过程,也许只有我自己能够体会,只要国家需要,我将继续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顾彦君整理编辑徐然编审杨仪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yunzx.com/dyscz/15414.html
上一篇文章: 我的扶贫故事扎根基层贴民心丨都匀市墨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