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传递 http://www.bdfyy999.com/bdf/zhongkedongtai/meitibaodao/102571.html8月5日,灿烂的阳光洒满了大地,也染黄了都匀市墨冲镇新蒙村山坡上的刺梨。看着一树树压弯枝条的刺梨,带着手套正在采摘刺梨的村民罗绍兰笑眯了眼睛。“今年刺梨结得比去年好,一棵树平均有30斤果子,一亩地下来有多斤刺梨,能卖左右呢。可比以前种玉米强多了,现在村里每个组都有人种刺梨呢。”罗绍兰笑着告诉记者。村支书王仲榜告诉记者,如今遍布全村的刺梨,几年前却是“稀罕物”。原来,早在年,新蒙村的村民大多以种植玉米、水稻等传统农作物为生,“家里有劳动力的就出去打工,老年人就在家里种地。加上村里地处偏远,没有什么产业,14个村民组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占到户人,是墨冲镇有名的贫困村。”王仲榜告诉记者。如何改变村里的贫困面貌?村主任杨龙普打起了村里的地的“主意”:“种了一辈子的地,要是换点别的种,我就不信不能从地里种出个‘金娃娃’。”于是,多次到临近的贵定、龙里县考察之后,杨龙普看好了经济价值高的刺梨。当年,杨龙普自费买回了一批刺梨苗,发动村民试种刺梨。41岁的贫困户杨龙举就是当年最早“吃螃蟹”的村民之一。“刺梨好管理,比种玉米轻松多了,经济价值也高多了。年,我的6亩刺梨挂果,就得了多元钱,我那年就脱贫了。”杨龙举说,“之后几年,刺梨逐渐进入丰产期,产量是一年比一年多,我家的收入也自然越来越多。现在,我家把刺梨扩大到了20亩。”杨龙普告诉记者,随着第一批刺梨挂果,越来越多的村民把自家的玉米地种上了刺梨。“年,我们试种了亩刺梨,现在村里已经有亩刺梨了。”随着刺梨面积扩大、产量提高,新蒙村出现了“甜蜜的烦恼”——刺梨销售渠道不畅通。“外地的老板进村来买,价格不高;我们自己拉出去买,运费又高不划算。”王仲榜说。怎么办?经过反复考量,新蒙村看中了村里的海露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我们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由合作社统一给农户找销路,农户只管种好刺梨就行。”第一书记刘志骏告诉记者。“去年,我们联系了六盘水、贵定、龙里的刺梨企业,一共销售了15万斤刺梨;今年,我们继续采用这种模式,同时,还打算走刺梨深加工。”刘志骏说。目前,合作社已经购买了刺梨脱刺机、煮锅、真空包装机等机器,打算加工刺梨果脯。“估计今年全村刺梨的产量在30万斤左右。我们准备卖完鲜果之后,把个头比较小的刺梨加工成刺梨干,商标都注册好了,就叫天眼刺福。有了加工设备,就算以后刺梨丰产,我们也不怕果子卖不出去,还能增加刺梨附加值,更好地帮助群众致富。”刘志骏信心满满地说。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梁晓琳编辑梁晓琳编审张发扬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yunzx.com/dyscz/15211.html
上一篇文章: 都匀探索医养结合社区模式让老年人健康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