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在中共都匀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市委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全市发展“一四五六六”的总体思路:“一”是把牢“贵州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四”是增强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人民至上、系统谋划、统筹安全与发展四种理念。“五”是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效益、社会治理五大提升工程。第一个“六”是建设幸福、美丽、创新、平安、诚信、包容的“六个都匀”第二个“六”是打造康养、旅游、智慧、影视、文创、公园“六个之城”。市委动员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推动都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党史学习教育及建党百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年,建设“六个都匀”、打造“六个之城”关键之年。在此,都匀融媒体中心决定围绕建设“六个都匀”、打造“六个之城”进行深入采访,推出系列报道。
年12月15日,州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建忠在中共都匀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打造旅游之城。即围绕“一轴、两城、三线、四园”旅游规划布局,着力推动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业态发展、全方位服务,奋力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乃至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
入选全国旅游
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
“十三五”期间,都匀城市建成区由48平方公里拓展到60.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5%提高到61%,获评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市。构建起内畅外联、四通八达的“四铁三高两快”与“”城市骨干路网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获评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市。建成三江堰、南沙洲、青云湖、绿博园、杉木湖、两河汇、雨花湖等“城市客厅”,形成了“一江多湖多公园”的剑江绿色生态景观带。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67%,增长7.75个百分点,获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5年位居全省城区方阵前3位,获评中国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标杆城市。城市水源地水质连续5年达标%,创建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毛尖小镇、巨升影视城、秦汉影视城等大批旅游项目建成运营,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成功举办,绿博都匀品牌闪亮全国。
都匀以山、水、桥、城、茶为主元素,按照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区域管理、全方位服务的理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和“商、养、学、闲、情、奇”新六要素,坚持以点连线、以线成面、点面结合的原则,让都匀全域成为公园、处处成为景观、村村成为景点,让都匀旅游更有看点;利用好“三张名片”,即“全球绿色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宜居城镇”三张名片,大打“绿色”牌、“优质”牌、“宜居”牌,让都匀旅游更具知名度、美誉度;讲述好“三个故事”,即围绕“桥城文化、三线精神、民族风情等元素”讲述好历史故事,围绕“在建的绿博园、东山文化园、香港小镇等项目”讲述好现在故事,围绕“谋划推动绿博之城、康养之城、智慧之城等发展”讲述好未来故事,让都匀旅游更有韵味;书写好“三篇文章”,即书写以“守好一口缸、净化一条江、护好一片绿”为重点的环境保护文章,书写以“观光农业、科技工业、数据服务业”为重点的“绿色产业”文章,书写以“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乡软硬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城乡融合”文章,让都匀旅游更有质量。
目前,“东方记忆”、“匀上老木棉”、“铜锣湾香港小镇”、“茶旅示范基地”、中华茶文化博览园、中国绿化博览园、民国小镇等一批重点旅游产业项目依茶、环山、沿河、融文的旅游产业框架初步成型,民族文化游、山地生态游、乡村休闲游、毛尖品茗游、学生研学游、健康养生游的旅游体系初具规模。
年11月,竞争力智库、中国经济导报社、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化发展研究院和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录,都匀市名列其中。
“一轴两城三线四园”
战略
年9月26日,州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建忠书记在黔南州旅游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表示,在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上,都匀市采取了“一轴两城三线四园”的旅游发展战略。
一轴以剑江为轴,把三江堰、南沙洲等城区分散景点“串珠成线”,形成以山水为媒、文化为魂、桥园为介的城市客厅;以两城为核,围绕旅游康养和影视产业,打造全国生态文明新标杆、建成西南最大影视基地,实现两城驱动、双轮融合;三是以三线为径,依托斗篷山、螺蛳壳、归兰山等特色资源,形成春品毛尖飘香、夏享天然氧吧、秋阅层林尽染、冬观山水桥城的四季特色旅游线;四是以四园为心,用茶博园、绿博园、东方记忆文创园、东山文化园彰显都匀山雄、水静、蕴足的旅游“心”魅力,打造以康养、影视、茶文化为主的新型旅游集群。
都匀市除了“集”之外,还强联动扩辐射,发挥“散”的功能。推动交通互联互通。利用贵广、贵南高铁及厦蓉、兰海、都香高速等贯穿全境优势,构建起内畅外连、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旅游通达性、便捷度和吸引力显著提升。推动资源共享共赢。成立旅游战略联盟,以资源互享、客源互送、市场共推等方式,将绿博园、斗篷山、螺蛳壳与平塘天眼、荔波小七孔等旅游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抱团共进,推动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推动服务高质高效。以黔南旅游集散中心为核心,以客运旅游集散中心、龙洞堡机场接待中心等为网点,搭建集散网络、延伸服务触角,形成上下互动、相互支撑的服务体系,为来匀、过匀游客提供旅游咨询、线路推荐等全方位服务,让游客游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
绿博园
成为新“爆点”
年10月15日,在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召开前夕,州委常委、市委书记、州执委会副主任王建忠在接受央视等20多家主流媒体采访时说,
作为第四届绿博会承办地都匀自获得承办资格以来,以绿博园为重点,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全面提升市容市貌。以点连线扩面,全方位展现都匀山灵、水秀、桥俏、城美、茶香、好客的良好形象,具体来说,我们主要书写了“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四篇文章,城市“品质、颜值、特质、气质”倍增。
其中,写好“绿化”文章,提升匀城“品质”。按照“添彩添绿、以彩扮绿”的理念,对道路绿化带、街头广场、周边山体进行景观改造和绿化治理,山体绿、街道彩、城市新,匀城“品质”更加精致。写好“净化”文章,擦亮匀城“颜值”。大力实施市容市貌提质行动,对城区及各景区景点等进行循环作业,公厕“上星上档”、公交新装新貌、路面干净整洁、河流明镜清澈、空气沁人心脾,匀城“颜值”更加靓丽。写好“亮化”文章,展现匀城“特质”。对城区主要道路、沿河两岸等进行高规格、高标准、高质量“亮化”,匀城“特质”更加彰显。写好“美化”文章,增加匀城“气质”。既通过文化赋能,强化线上线下“绿博元素”植入,对人行天桥等进行美妆彩绘,安装道旗、创作绿雕小品、布设地小绿空飘、设置户外广告等;又着眼内涵提升,组织开展“相约桥城,蝶变都匀”百名商会会长走进都匀、“绿博黔南、康养之都”房交会等系列活动,贵州卫视高端对话节目《论道》在匀畅谈“云上桥城,如何做好水文章”,立体呈现了都匀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景观之美,全面营造了“扮靓城市空间、喜迎绿博盛会”的浓厚氛围,匀城“气质”更加醇厚。
都匀中国绿化博览园绿博园坚持“绿水青山新画卷、生态文明新标杆”总体定位,彰显“贵山贵水·绿博黔南”形象定位,全方位科学高效率完成园区建设,成为全省首个5G观景园区。
年10月18日至11月18日,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在匀举办期间,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绿博茶都展风采,高原平湖出盛景,充分展示了都匀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开启了都匀旅游康养新篇章。
旅游经济
实现“开门红”
年以来,都匀市以“文体铺路,旅游出彩”的思路深化“旅游+”融合发展,从旅游项目带动着手,编制了《坚守发展和生态底线聚焦康养和旅游产业着力推进都匀市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等系列旅游发展文案,排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型文旅音乐话剧《情暖茶乡》,组建党史学习教育文艺宣传轻骑兵,以《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遗、创作编写文旅丛书《都匀文物故事》《都匀非遗》等形式促进非遗和旅游的融合。编制实施《都匀市参加黔南州第七届运动会组团方案》和《年都匀市职工运动会竞赛总规程》等促进体旅融合。在绿博园挂牌旅游康养研学基地,积极申报省级旅游度假示范区和省级体育公园建设项目。
同时,都匀市持续做好“跟我去都匀”城市IP品牌,为康养及文旅聚人气,完成了8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申报工作,在全州率先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协会”,加大与黔南师院、省经贸学院等高校的联动,促使旅游市场在“疫情重创”后逐步回暖,为打造都匀市“春采茶、夏观影、秋健身、冬养心”全域旅游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初步统计,都匀市年第一季度累计接待游客.37万人次,其中,累计接待过夜游客37.04万人次,累计接待外省入黔游客64.65万人次;仅清明节假日期间,全市累计接待19.62万人次。文化娱乐业经营收入增速.5%,高于预期增速.1个百分点,各项旅游指标在全州排名前列。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五一”长假以及今年的暑假、“十一”、春节、州庆等节庆假日旅游经济将会持续上升。
来源:都匀发布作者:文隽永黔南qnrx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yunzx.com/dyscz/10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