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都匀市 >> 都匀市旅游 >> 正文 >> 正文

沅陵古城情愫

来源:都匀市 时间:2021/3/9

▲本文作者

[导读语]:

沅陵那个让人美得心痛的地方。那人、那山、那水宁静而又雅致,如同掩映在深山里的黑珍珠,天然而又有无穷的韵味。让我为它的美而迷醉,为它厚重的历史文化而折服!在它怀抱中,我将择其而默默终老……

沅陵古城是我长于斯的地方,它像一株默默开放在深山里的丁香,淡雅而幽香。更像一张掩映在青山绿水间颇具年代感的山水画卷,久远而又温馨。使得许多人在这块土地上驻足,繁衍生息。而我从孩提时踏入这座城市,就被它深深地的美所迷醉了。从贵州都匀市境内发源而来的河流宛如一位含羞的少女,绕城而过静静地流淌了上千年。把整个小城分成南北两部分。与其说是河,不如称她为江,因为河水流到此处属中下游地带,面积已经很宽广了,故沅陵人也习惯称之为沅水或沅江。我喜欢它夏日傍晚那习习的河风,也习惯在晨曦中听卖水豆腐油条的吆喝声,更喜欢那些路边摊精致价廉的风味小吃……自汉高祖元5年就设立了沅陵县,历为:郡、州、路、府、道所辖区治所,为湘西地区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汉高祖刘邦设县最先在窑头,高后时迁蓝溪囗,南北朝再迁驿码头,隋朝再迁北岸。它位于湖南西北部,面积约平方公里,为全省最大的县城。与桃源,安化,辰溪,泸溪,吉首等县市接壤,系湘西边陲小城,素来有:“湘西门户”之誉。境内现有楚秦黔中郡遗址、秦代二酉藏书洞、唐代龙兴讲寺、明代虎溪书院等名胜古迹。出东关城郊的江心有一称为“河涨洲”的江心小岛村落,岛上贮立有一座高大雄伟的宝塔称龙吟塔,与斜对岸远山顶上的鹿鸣塔及城北那凤凰山上的凤鸣塔三塔遥相呼应,形成一条弧线,造就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其中最壮观的当数那“河涨洲”的龙吟塔,颇有宝塔镇河妖之势,让人不由心生敬畏。朔江而上进入老城,以中南门为中轴线,整个城分为东西两头,分别称为东关与西关。一条长约2公里宽约4米的公路形成的街道贯穿其中,毗邻而居的铺面、住户及许多机关单位依序排列街道两侧。进入东关前行不久,在下南门处可以看到一座非常高大巍峨醒目的教堂式建筑,这就是曾经的沅陵天主教堂,年应西班牙奥斯汀会后所建,在民国十四年沅陵教区划归美国苦难会。解放后,医院。它相当于一标志性建筑,医院,来来往往的人可以称川流不息,不难想象曾经的繁荣。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历史的变迁及新旧的更替,使得它已完全荒废在那里,形同一位屹立在风雨中的老者无声的向世人述诉着历经的沧桑。城内有着许多纵行的巷道,据我所知就有:尤家巷、同文巷、西冲巷、牛肉巷、甲第巷、福昌巷、高家巷、马路巷、总爷巷等。这些巷道有些是连通的,有的是独立的,它们像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把城里的住户分割成一排排一块块。使得小城既紧凑而又别致有序。全城最宽广的巷道也许算尤家巷。由于新城的建立,许多巷道已不复存在,但这条巷道依然还在,如今改称为步行街了。但老一辈的人还是习惯称它为尤家巷。尤家巷之所以能让路人铭记于心,应该是其中段处路旁井台有一泉眼,一股清凉甘甜的泉水从石凿的龙头中喷涌而出,因而得名龙头井。盛夏时节妇孺路人会纷踏而至在此歇息取水。深夜里还会有在井边制作豆芽菜的小菜贩忙碌的身影。小城最繁华的中心地带要数中南门了。中南门处于一个十字路地带,道路纵行尽头是西关,叠交横行方向的道路,一头是向后山拾级而上通往重点小学鹤鸣山的巷道,另一头便是中南门外河码头。而县政府就设立在靠街内侧大院中。颇具有时代感的八一照相馆,五一饭店及许多大的商贾铺面都云集在这里。常可看到南来北往操着各种口音的人在此歇脚吃饭贸易。中南门外的河码头不仅是联系两岸的纽带,更重要它还承载着上至辰溪下到常德乃至洞庭湖水上的交通运输功能。与中南门正对应的南岸的码头就是驿码头。据说这个地名在古时候就有了。曾经的朝庭为了公差歇息换马歇脚及人们的商贸,在各地每隔六十里设立一个驿站,三十里设立一铺。驿码头就是其中一个驿站,上一驿站到县城这个码头上恰好六十里路程,故称此处驿站为驿码头。我猜想这些驿站与铺的设立,在当时无形中也起到一种计量路程的功用。据我所知,县内驿站有马底驿和此处的驿码头,称铺的地方就有陶饭铺、苦滕铺、麻溪铺、岩板铺等。政治经济文化都集中在北岸老城。过了中南门就上南门了,湘西剿匪的烈士公园和公检法合署办公大院都在这地段。跨过文化剧场再往前经过那称为通河桥的地方,不远处就是溪子口小学和那座闻名的明代古寺――龙兴寺(也称龙兴讲寺)了。来过沅陵的友人大都会在此观光,大有一种不看龙兴寺不算到沅陵的意思。龙兴寺位于县城西虎溪山麓,唐贞观二年()敕建,年以来,经过了好几次大型维修,建筑面积平方米。大雄宝殿为寺中主体建筑,重檐歇山式屋顶。殿内明间开阔,八根楠木内柱,直径80多厘米,收镡成梭柱。柱极部与础石之间,嵌鼓状木技,石础为覆佃莲花状,系唐代建筑遗存。大殿前置"眼前佛国"匾额,明崇祯丁丑礼部尚书董其昌收。明王阳明曾寓此讲学,留有《辰州虎龙兴寺》一诗。寺右侧有黔王宫古戏台,飞檐翘角,建筑精美,与龙兴寺古建筑群连为一体。龙兴寺内还兼容沅陵博物馆的工作。馆内藏文物藏品丰富,年代跨度较大。从新时期出土的陶器,到近代书画、家俱,均有收藏。来到龙兴寺,最让人想观看的莫过于那具元代古尸。曾听人说但凡地名带有“陵”字的地方,大都有王侯将相埋葬于此。对此,我深信不疑。龙兴寺里那具元代古尸就发掘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城郊黄草尾村,据去现场的人及影视资料所知,那是一对元代夫妇墓葬陵,该墓为墓主黄澄存(2号墓)和夫人谭氏(1号墓)的夫妇合葬墓。男棺墓内的朱书买地券文字记载:墓主黄澄存官至知州。生于南宋绍定元年(公元),卒于元大德九年(公元),享年78岁。夫人谭氏系江夏(今湖北江陵)人氏,其生卒年代不详。但从现场开棺时情况看,谭氏去逝时,年龄大约45岁。墓主黄澄存开棺时双眼微闭、五官清晰,神态安详,全身毛发俱存,无任何腐败痕迹。尸身长1.78米,并密封在有机玻璃棺中保存。夫人谭氏,开棺时腹部隆起(系早期腐败),左手握一束桃树枝,其叶片还为绿色,上有几个小花包还没开放。可惜这些只几秒钟就枯黄消逝了。可以推测女墓主死于春天,其早期腐败可能是因下葬前停留时间较长。加之多年后的今天,砖厂工人采用爆破取土的原故,使棺墓内的真空环境遭到破坏,揭开棺盖时可见其尸体多处腐败,很遗憾没有能保存。从影像资料上观看,两具古尸肤色呈黑泥色,与非洲黑色人种肤色极为相似,只是不具有活人的弹性罢了。此后许多年,电视里只要看到僵尸故事片时,我便自然而然会联想起龙兴寺里的古尸,一度担心它会不会在月黑风高的夜里也到处转悠害人。挖掘过程曾在本地电视上详细播放过一段时日,一度成为街头巷尾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也曾丰富了我年少时的记忆。两墓内清理出一大批罗、绮、锦、绣的精美织物,服饰、金、银、玉饰等随葬物品总共有壹佰多件。其中丝、麻两种质地及男、女两套完整的服饰,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发现。“五彩丝绣被”被面由71朵团花组成,汇15种花式,还包罗了春、夏、秋、冬四季花卉;“织金锦被”被面由百余支“鹿四头”造型组成,在整个被面上用金粉装饰,更显得富丽堂皇;其制作工艺的精致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关于龙兴寺还有不少传奇的故事,传说在深夜寺中有人常会听到原因不明隐约渗人的脚步声。江西传奇故事一期栏目中,曾由金牌主持人金飞专门详细讲解了这个神秘现象由来。龙兴讲寺的建筑还吸引了电影制片厂的注意,曾经有一部《湘女潇潇》的电影就在此取景拍摄过。因此我一直觉得龙兴寺浓缩从古到今的历史文化,有着巨大纪念意义和科考价值!

自从下游的五强溪大坝修建以来,老城许多地方都淹没在浩翰的江水中。随着向后山新城的搬迁,一条长约7百多米横跨两岸的大桥,完全取代了曾经过往的轮渡,使得两岸融合成一座整体城市。然而老城的一切已经烙进我脑子中,融入我的骨子里了。沅陵县境内不但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还有着丰富的水利资源,滔滔沅水润泽了两岸的万物生灵,造就了许多的秀丽山川,孕育了众多文人墨客。如近代大文豪沈从文曾称沅陵是他第二故乡;城南的美丽的凤凰山上有名将张学良先生曾被蒋介石软禁过于此。一直觉得有山与水的地方才具有灵气,我很享受这种不同于大城市的慵懒宁静的节奏。如今,这座没有任何粉饰的小城,已经由老城变换成面积更广人口更多经济更繁荣的新城。在这块纯天然的土壤里,我如一株由弱小到枝繁叶茂乃至终将枯萎老去的植物,已经决定择其怀抱而默默终老!推荐?辰州“附郭”通河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yunzx.com/dysly/8872.html